你懂孩子吗?看这五点

文/龙爸开讲
你懂孩子吗?看这五点
随着孩子越长越大,家长会越来越郁闷。
因为越发看不懂孩子了,你随便说一句话,他就甩脸子;还没对话两句,他就摔门走了。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些,那就说明你并不懂孩子。
本文我们就来说说关于孩子的五个问题,请相信:如果你经常思考它们,那你们的亲子关系一定会有肉眼可见的改善。
◇ 01 ◇
孩子经历了些什么?
其实,很多爸爸妈妈都搞不懂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呢?
这是因为父母亲往往只是看到表面的状况。
比如,孩子拿到一个气球,结果气球炸了,孩子就大哭不止。
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有什么好哭的?有什么好伤心的?
按照我们大人的想法是:气球炸了,炸就炸了呗,你哭个嘛呢?
这不过是父母以用自己的视角来理解孩子的反应,所以就感觉莫名其妙,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呢?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呢?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呀?!
所以这时候很好的一句问话是:孩子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了?
然后孩子才有机会来把自己的处境和想法说一遍。
孩子也许会说:气球破了,就没有人会喜欢我了。
您听出来了吗?其实“气球破了”并不是简单的气球破了,它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或者带来一些不愉快的感受,为什么呢?
这个气球破了,同伴们会责怪我,所以别人都不会喜欢我了。
这样一说,爸妈就会意识到:哦,孩子过于激烈的情绪反应,原来真的是另有原因啊!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多听孩子说,少自己猜测呢?
因为孩子还小,逻辑思维还不是很缜密,所以他归纳出来的因果关系,往往未必是准确的。
但是,如果爸妈不去问,也不去理解的话,那只会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很奇怪、不可理喻。
如果问出来了原因,理解了孩子的想法,那就可以与孩子共情,并帮他疏导心理不是?
其实,不管是谁拿气球都可能会破掉的。
所以,气球破了不是你的责任,别人也不会因为这个就不喜欢你的。
这样,你才能够帮助孩子去化解心中的负面情绪。
◇ 02 ◇
孩子到底想表达些什么?
这不,又到了开学季,有一些孩子兴高彩烈地去上学了,但是也有些孩子在家里磨磨蹭蹭,怎么样都不愿意去。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如果你的反应是:
你是个学生,你还不赶快去上学,你要干什么?
然后开始吧啦吧啦责怪孩子,甚至于又骂又打的,那就糟糕了。
其实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时候父母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孩子不想去上学,可能有好多原因,比如:
担心听不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或者是他就是很讨厌那件衣服,觉得它难看死了;
害怕某一个同学……
这时候爸爸妈妈需要多花一点耐心来理解孩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但是,现实最打脸,很多爸妈恰好没有这样的耐心,他们会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不懂事、不听话。
做爸妈的一定要记住:
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无理取闹,孩子的哭喊是一种语言,正等待着你去解读。
因此,当孩子哭闹时,爸爸妈妈能这么理解就好了:哦,原来是我的孩子正在努力跟我沟通啊!他给了我一个信号,我得赶紧看看他要表达的是什么。
你看,爸爸妈妈能这样想就成功了第一步,我们就不会hold不住自己、情绪失控了。
◇ 03 ◇
我究竟想跟孩子传达什么?
很多父母亲都搞不清楚应该跟孩子说什么。
于是,尴尬了:我这么爱孩子,我这么关心孩子,为什么他不跟我说话?为什么他不听我的话?
这些问题很好,对吧?那真相是什么?
我去跟孩子们聊天的时候,你知道他们的回答是什么?
我妈不爱我,我爸讨厌我,他们都不喜欢我,他们觉得我很糟糕。
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爸爸妈妈不爱孩子吗?那怎么会?但是孩子完全感受不到的父母的爱,其实跟父母表达的方式非常有关。
例如,孩子回家很兴奋地告诉你说:我今天打游戏好厉害,是今天同学们中的第一名。
这时候不晓得你会有什么反应?
有些家长可能会立刻气急败坏地说:你咋不关心一下你的学习成绩?咋时间能考个第一名呀!
然后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说教,父母心里面的想法是:因为我很爱你,所以我才为你着急,所以想提醒你别花时间做那些无用的事了,好好地学习。
但是孩子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会认为:你们还是觉得我不上进,我今天表现这么好了,你们都还觉得我是一个能力很差的孩子。
所以,孩子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因此爸爸妈妈在开口之前需要搞清楚:
我想向孩子传达什么信息呢?
我想让他知道我很爱他,在意他,我希望他更好,
还是我想让他感觉到的是我讨厌他,我觉得他一无是处?
◇ 04 ◇
我为什么要对孩子说这些话?
父母说这些话背后的逻辑、想法跟理由到底是什么?
孩子的行为和反应往往是因为爸爸妈妈妈的行为所造成的。
例如一个妈妈跟孩子为要不要喝酸奶起了争执,妈妈很生气地说:孩子都是每天喝酸奶,你怎么能不喝酸奶呢?
然后孩子就说:我讨厌喝酸奶,我就是不喝酸奶。
于是,妈妈就感觉: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
这时候,妈妈最好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对孩子说这些话?我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孩子做这个事呢?
当看到孩子做或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爸妈要想的是:我的反应或决定到底是什么原因?
通常而言,父母强迫孩子做某件事情,往往是基于自己的某个信念。
比如,我认为孩子只有喝酸奶才会健康。
那你可以想一想:喝酸奶一定就会健康?
您理解我的意思吗?很多的时候,是因为孩子认为爸爸妈妈讲的道理很可疑,所以才会“无理取闹”的。
但是,当爸妈的往往站到真理的高地上,要求孩子遵从:我说的就是对的,你得听我的。
而在孩子听起来,完全不是这个味儿:不管你讲的是对或错,反正我就得听你的。
这时亲子之间很难沟通,那孩子只好用哭闹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意见了。
◇ 05 ◇
我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差多远?
我经常会问来访的父母:你希望孩子能做到什么?
他们就会说出一长串需求,比如:
我希望孩子跟我多合作一点,希望他听话,自己穿衣服……
做作业不拖拉,考试要认真复习……
而去问孩子同样的问题时,我发现那画风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会说:我就想要开心地玩。
你看到了,双方的需求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就是父母不能理解孩子,认为他们不听话的原因。
其实老爸老妈们常常忘了一个事儿:孩子他终究还是个孩子,他并不是大人。
有一次,一位气急败坏的妈妈跟我抱怨:孩子总是把屋里搞得一团糟。
但实际上,孩子只是希望把玩具摊开来方便玩罢了。
经过我开导后,这位妈妈意识到满足自己和孩子双方的需求,都十分重要。
亲子关系应该是双赢,而不是一场又一场战争。
于是,他们召开了家庭会议,来研究一下: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彼此都满意?
最后发现:还真有,在家里划出一小块地方作为孩子的游戏区,在这里孩子可以把游戏物品都摊开玩耍,然后玩过之后呢,孩子要把它们全收拾起来。
你看,这不就是双赢吗?
当父母有照顾孩子需求的意识时,你就会发现:很多亲子之间的冲突或者误解,原本大可不必如此。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