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向六位学习专家取经

文/龙爸开讲
学习方法:向六位学习专家取经
很多家长老爱会问我:心理学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学完心理学,孩子的成绩马上就噌一下上来了。
就像教你打篮球,即便是教会了你各种动作和姿势,也并不能立刻让你成为一个灌篮高手。
你还得正常运用各种动作,还得勤加练习,对不对?
◇ 01 ◇
六位学习专家
大家都还记得瞎子摸象的故事吧?
从古到今的学习理论的发展,就好比瞎子摸象一样,每个专家说得都很有理,但是他们又说得迥然不同。
第一位,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的骨子里天生就有了所有的智慧,只不过有些智慧我们还没有发现自己已经知道了。
那要怎么让自己知道这些智慧呢?
当然需要有一个老师来启发你,他不断地跟你对话,不断地问你问题,引起你的反思。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正是在思辨的中,你的很多认知会越来越清楚,以前不明白的很多东西突然就开窍了。
你还别说,苏格拉底这一套还是很有用的,据说他曾经让一个完全不识字的奴隶学会了几何学。
但是,那些知识真的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脑子中吗?
这个恐怕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是,苏格拉底的思辨技巧,可以帮我们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来理解未知的事物,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二位,是赫尔曼·艾宾浩斯。
他的研究课题是人类的记忆规律,尤其是人类是如何遗忘的。
不得不说艾宾浩斯是一个狠人,他的研究起来那是对自己真狠——他强迫自己背书,逼着自己去记那些特别生僻的字词。
但是,你不要认为艾宾浩斯是一个自虐狂,他只是在观察自己对于字词的遗忘情况。
通过观察自己遗忘刚学过字词的速度,并把它们绘制成一条曲线,这就成了流传至今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通过这个曲线发现了记忆的重要规律:一开始会忘得很快,刚学的东西基本上会在一天内会全部忘掉。
但是如果赶紧复习的话,就能保留很多记忆。
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习是需要不断复习的,而且最好的复习时机是学习后的当天,以及此后的两三天。
之后只需要偶尔再回头复习即可。
按照这种方法学习、复习,等到考试前你做大复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知识居然还是记得的。
第三位,是爱德华·桑代克。
你还记得上篇文章我们怎么介绍桑代克的理论了吗?
对了,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因此,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是最佳的学习时机。
等到我们尝试过了各种方法,终于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们就算是学到了。
很显然,这种方式更适合我们生活中经验的学习,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培养良好的习惯。
而基于自己探索的知识,记忆效果是最好的,有些经验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第四位,是B.F.斯金纳。
斯金纳与苏格位底的看法针锋相对。
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我们的所有知识都是通过经验学习而来的。
当你做成了一件事,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那你就要再来一次;
而你做事情受到惩罚时,那你以后就可能不会再这么做了。
在斯金纳看来,这就是学习。
这个观点跟“条件反射”有点类似,马戏团里的动物演员做出的各种炫酷的特技,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对不对?
这也是在教育中,父母和老师喜欢使用奖惩手段的理论基础。
第五位,是皮亚杰。
这位心理学家,大家应该也不陌生,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
皮亚杰最重大的发现是:大脑是逐渐发育成熟的。
很多事情小孩子不能理解,并不是因为他笨,或者他不细心,只是因为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这个阶段,尚无法理解如此复杂的概念。
你发现没有?
上述说法跟现在的儿童教育理念非常像。
其实应该颠倒过来说,现代的儿童教育理念,都是基于皮亚杰的发现发展起来的。
你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是因为你已经接受了皮亚杰的理论,从而想当然了。
其实在皮亚杰之前,教育中是把孩子当作大人来看待的,认为孩子只不过是缺乏一些经验罢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事实并非如此。
孩子的大脑没有发育到某一阶段,有些东西他是无法理解的。
比如,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非让孩子背四书五经。
这就是揠苗助长,你确定孩子能理论字句背后的抽象概念和思想吗?
因为这种能力通常要到孩子七岁之后才能具备。
第六位,是维古斯基。
维古斯基认为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是模仿。
对于一些复杂的内容,学习过程往往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比如我以前学习做网站,就是从拿别人的代码学习怎么修改起步的。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父母要以身作则,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为人处世的很多作法,都是模仿大人学会的。
记得《朝阳沟》里面栓保爹跟银环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其实就是要先模仿学习的意思。
◇ 02 ◇
学习的六个建议
前面我们认识了六个学习专家,并讲了他们的主要学习理论。
那么,怎么把这些学习的原则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呢?
第一,学习要不断思辨。
在学习中,是不是只要把课本上的内容背会,就算是学会了呢?
当然不是,要举一反三,只有完成了思辨的过程,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第二,学习要不断复习。
很多孩子常常会因为忘记了刚刚学到的知识而沮丧,但是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会告诉我们:遗忘是正常现象,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科学地复习。
尤其是学习之后的前三天,需要适时复习,这是事半功倍的明智之举。
第三,自己探索得到的答案记得最牢。
所以,在遇到难题时,最好是由自己发现解题的思路。
如果能够给自己出考题,再由自己解答,那效果会更好。
第四,适度的奖惩。
比如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专心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奖励孩子一会儿游戏。
这种作法褒贬不一,但是对于学习适度奖罚的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
第五,维护大脑健康。
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的发育、成长的。
所以我们要用一生时间去维护大脑的健康。
而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第六,与智者同行。
要鼓励孩子向身边优秀的学长学姐靠近,感受他们的良好习惯、修养,以及阳光乐观的心态。
如此这般,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更加优秀。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