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错过这三件事,孩...正文

错过这三件事,孩子可能永远自卑下去

发布于5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错过这三件事,孩子可能永远自卑下去
文/龙爸开讲

错过这三件事,孩子可能永远自卑下去


很多孩子都是“窝里横”,在外面就是一个受气包。

比如,被别人抢玩具,不会躲闪拒绝;别人分享的食物,自己怎么都不敢拿;从来不敢当众自我介绍或者表演节目……

这个家长的眼中就是“孩子不自信”,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让家长意难平。

父母当然都希望孩子自信满满、落落大方。
那么,怎样让孩子看上去更自信呢?

1
三个误解

首先,我们要说说父母对于“自信”这个概念的几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自信是天生的

我们一再强调的观点是:无论内向、外向,或者自信、自卑,都不是先天生成,而是后天习得的
它们主要来自于童年时期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

而且不管孩子外向还是内向,都有可能出现不自信的状态。

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自信的发展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当孩子在家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时,他会更有勇气向外探索,这是自信的根基。


第二个误解,一时的某方面不自信就是整个人不自信

其实很多成年人也会偶尔不自信。
但我们是任何时候都不自信吗?

显然不是,我们是在有的事情上自信,另外一些事情上不自信。

比如一位游泳运动员,非常自信地获得了蛙泳的奥运会金牌,但是他在自由泳的项目上可能就会表现得不够自信。


孩子也是一样的,不会在所有事情上、所有情景中都表现得那么自信,在熟悉的环境中比较自信,但是回到在众人面前却很可能放不开。

这种状况对于内向孩子而言,非常常见。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父母容易把孩子在某个方面的不自信视为孩子总体的不自信

比如孩子仅仅是在与小朋友的社交方面容易逃避、退缩,父母却可能会认为孩子所有方面都不自信。
这样的评价很不合理。


第三个误解,多夸赞孩子就能自信

现在的家庭环境中最不缺的就是夸奖。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越跟孩子说“你好棒,你能做到”,孩子反而越退缩呢?


我说一个观点:自信源于能力
你认同吗?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你的赞美会让孩子立即获得某种能力吗?

显然不会嘛。
那你的赞美就毫无价值,反而会束缚孩子的思想和手脚。


我反复讲解过表扬与鼓励的区别,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鼓励,而不是夸赞或表扬。

通过鼓励,可以帮孩子勇敢去探索、去尝试,获得经验,这样他才会有能力感。

当孩子面对外界的挑战时,经常会感觉“我能行、我能做到”,那我们说:这个孩子就是自信的。

2
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

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发现:

影响自信的形成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成功经验,第二是替代经验

成功经验是凭借努力做成某一件事情的经验

而替代经验则是遇到挑战时,哪怕自己没有经验,也能够从外界学到如何应对类似问题的经验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孩子培养自信心:

第一,多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

第二,多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并协助孩子把事情做成。

第三,多陪孩子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真实世界里的替代经验。


我们先说: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我的事情我能做主

很多孩子的家长都会抱怨:为什么孩子这样不自信呢?

原因你可能已经想到了,孩子的很多表现往往是源于原生家庭。

事实真的如此。
因为我发现:在家里,妈妈总是要么直接否定孩子的行为,要么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

你看你画的画,怎么把天空画成绿色了,赶紧重新画去;

鞋子穿反了,教你多少遍了还分不清左右,快来我帮你换过来;

不可以在地板上跳来跳去,楼下的人会来找你麻烦的……

正是妈妈的强势和大包大揽,剥夺了孩子思考和做决定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发现自己有能力的途径。

很多研究表明:总是由父母做决定的孩子,长大以后常常缺少自信

3
多让孩子做事

培养孩子自信的第二个方式是让孩子去做事,帮助孩子体会我能行

很多孩子在玩耍中探索的时候,有的家长会很紧张地说:

不要乱动,很危险,你太小了还玩不了。

过多保护孩子,会让孩子没有机会去做事、去探索……直到后来,这就变成了大人口中的不自信。

只有在孩子完成了某项任务时,体会到自己有能力,才能改善做事的技巧。
这个时候孩子“我能行”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感才会慢慢地建立。


家庭是支持孩子获得自信的重要场所,而做家务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提升孩子自信的方式。

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会体会到:我能做事情,我可以与家人平等地合作,我是有用的,我是被需要的

我的儿子在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帮助我们一起做家务了,比如扫地、擦洗玩具,吃完饭把碗放进厨房,剥蒜、剥豌豆等等,后来我们会一起共同准备晚餐。

当儿子第一次拿着菜刀切西红柿的时候,我强忍住才能做到不插手帮助他。

但对儿子来说,重要的不是拿着菜刀切菜,而是他觉得自己很有用,他很兴奋地宣布:今天我自己能炒菜了

这十分钟,我站在一旁超级紧张,而孩子经历的却是“我能行”,以及最终完成一道菜的那份喜悦。

你看,让孩子参与做家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4
游戏中体会

培养孩子自信的第三个方式是在游戏中体会替代经验。

有一段时间我们家重复频率最高的游戏是城堡大战——

我和儿子面对面坐在沙发上,用一个沙发靠垫代表城墙放在我们的中间。

儿子一声令下,他开始用力朝我这边使劲推沙发垫,我逐渐一点一点地增加力量来抵抗。

当我观察到他已经使出全力时,这才假装力气不支败下阵来,或者稍微收一点点力量,让儿子成功穿越。

最早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基本上每次都会故意输给儿子,让他体会到游戏的主动权和力量感。

后来根据他的用力情况,我进一步增加力量,让他感受到没有之前玩得那么轻松。

他开始调整自己的用力方式,寻找冲破障碍的各种机会。

现在我会选择用比他强一点点的力量小胜他几次。


因为有了之前的成功经验,儿子在面对更大的阻力时,并没有受挫或者闹情绪,而是继续调整身体部位,手脚并用。

他在享受游戏中的能力感和努力的过程。


通过亲子间的身体接触游戏,游戏就提供了面对真实世界的替代经验,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经过努力而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

所以在这个游戏中实际上是有两个游戏在进行:

一个是城堡大战本身,而另一个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游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游戏你可以尝试,比如踩影子,找一个阳光充足的空地,你和孩子想办法踩到对方的影子,同时要避免被对方踩到自己的影子。

谁先踩到对方的影子,或者谁踩到对方影子的次数比较多,谁就获得了这一轮游戏的胜利。

在游戏中。
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影子的特点,以及怎么样变换位置才能避免被踩到,加大游戏的难度。


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却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中慢慢积累而成的。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错过这三件事,孩子可能永远自卑下去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