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难以接纳负面情绪?

文/龙爸开讲
为什么我们难以接纳负面情绪?
如果说有什么事能与我们相伴终生,情绪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吧。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好多都是与情绪的处理和接纳相关的。
就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逃不过的考试吧,考GRE、考公考研,更别说孩子的中考、高考了,那我们在考前、考中都会难免焦虑、紧张,对不对?
1
负面情绪循环很可怕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这个情绪。
比如去食堂大吃一顿,或者刷个网剧、玩个手游,对吧?
但是,很多小伙伴会发现:嗨过之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更焦虑、更紧张了。
于是,他可能会再找其他的事情帮忙来缓解这种情绪……
这就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死亡循环”——越焦虑越做不成事,越做不成事就越焦虑。
最后,就是逃避、厌学、拖延症大爆发。
在这种状态下,想要好好考试那简直是痴心妄想,“60分万岁”很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显然,上述的情绪处理方式是欠妥的,或者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看来,面对负面情绪时,我们越不能正视它、越要回避它,我们就越容易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
其实,还有另一种更坏的恶性循环。
就是有些同学不仅仅会拖延,他还学会了“自我攻击”和“习得性无助”。
这显然太不妙了,孩子会否定自己的价值感,形成对自己极其糟糕的评价——
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是一个差劲的人……
我们说,如果有人拿砖头拍孩子,他会受伤,对不对?
那他自己拿砖头拍自己,照样会受伤,甚至会伤得更惨。
这就是“自我攻击”的可怕之处——一旦陷入负面情绪的内耗中,我们会备受打击,而且更难以做事情。
那你一定会问了:既然负面情绪危害这么大,那我们怎么解决它呢?
其实想一下子解决负面情绪,这个心情可以理解。
但操作上却并不现实,我们得一步一步来。
如果我们想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得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对吧?
对于情绪也是如此,“摆到桌面上”的这个过程就叫情绪接纳。
但是,你会发现周围的很多人都不具备情绪接纳的能力。
那为什么我们难以接纳负面情绪呢?
2
缺乏情绪接纳的经验
存在即合理,凡事皆有因。
第一,我们的成长中,可能缺乏情绪接纳的经验。
让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很多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学会情绪接纳的能力。
这就不得不再鞭尸一下“原生家庭”——有些父母本身就不会接纳情绪。
就像大家对中国式父母的刻板印象——父亲永远都严厉暴躁、母亲一辈子都在唠叨唠叨。
其实,这两种典型的行为都是不接纳情绪的表现。
在这种成长环境中长大,那你永远不可能学会接纳情绪。
因为它本来就没有这种能力嘛,就像中国古代几千年,只能生出来皇帝,因为那个环境就没有共和的种子,对不对?
既然没有学会情绪接纳,那在小时候被父母批评的时候,你就只能哭。
然而,父母以及你自己,连哭都不允许你做——
哭什么哭,憋住!哭有什么用?
你看,本来是一个很自然的情绪流动,结果被堵了,流不出,也没了答案。
那等你到成年的时候,遇到委屈的时候,你的内在父母还会对你说:
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呢?
于是,你便不允许自己悲伤,再也不会自己接纳自己的悲伤情绪。
而这些悲伤、郁闷、愤怒等情绪郁积久了,最后就抑郁了,对吧?
3
场景性情绪不接纳
第二个难以接纳负面情绪的原因是:很多社会场景是不接纳负面情绪的。
比如在职场上,大家开会时总有一些牙尖嘴利之辈狂奔,让你胸闷气短,那你能直接回怼开吵吗?
不合适,对不对?
这样会让你看起来不职业,会直接影响上级、同级对你的评价。
更可能会葬送你的事业和升迁时机。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社会场景中,个体的情绪都是不被接纳的。
实际上,这个事也是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在推波助澜。
听说前段时间我们伟大的华为的任总,接到了一个高管的辞职书。
这位高管说:我希望多陪陪妻子。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对于亲人的关系连接,对不对?
可是,任总却说:那你干嘛不离婚?
你看,职场的现实就是如此,伟大如华为也如此不近人情。
我们的职场文化就是在压制个体的情绪和感受,你的小胳膊拧不过人家的粗大腿,你说咋弄?
当然,这并不是单纯中国职场的问题,也是东亚文化的一个特点。
我们就是过于强调集体的作用,而牺牲个体的价值和利益,历来如此。
所以说,我们看西方人的演讲,比如刚刚又当选的川普王,演讲时情绪激昂,观众也激动得不要不要的。
而且我们的领导一开始温吞发言,大家就进入补觉时间,呵呵。
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是不接纳个体情绪的。
实际上,在群体中,你根本无法表达情绪,更难以接纳自己的情绪,因为没有人会在乎你,更不会接纳你情绪。
4
基于性别的情绪不接纳
第三个原因,也跟我们的文化相关,就是对男女的情绪接纳的程度不一样。
有些场景中,女性的强烈情绪容易被接纳,但男性这样做就令人嫌弃。
比如,一个男的突然情绪崩溃,然后歇斯底里。
那你会不会觉得这个男的太娘呢?
其实,这就是对男性的情绪接纳程度低的表现。
而且,对不同的情绪,社会的接纳度也并不一样。
比如,我们对于女性痛哭,比较能接纳。
但是,对于女性的愤怒,那就会给她贴上“泼妇”的标签。
这个词实在太难听、太恶毒了。
所以,很多女性并不接纳自己的愤怒。
因此,当她愤怒的时候,她只能以悲伤的形式表达出来。
原因也简单,因为女性的悲伤会博得共情,而愤怒只能招来厌弃。
反之,对于男性,即便是他在沮丧、悲伤、恐惧……他也会把这一切情绪都会表现为愤怒。
因为男性的攻击性,会被社会所接受。
所以,久而久之,男性会爱上这种攻击性。
而对攻击性之外的情绪,既不想觉察,也不能接纳。
这种情绪上的伪装,往往是造成人际关系问题的根源,同时,也会造成情绪或身体方面的诸多问题。
4
缺乏情绪接纳的教育
第四个无法接纳负面情绪的原因是,我们从来都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技能,不是跟父母学,就是在学校里学。
你想一下,你所引以为傲的汉语、文字、算术、英语,那都是学校学了十几年,甚至有些人读书会读二十年,对吧?
但是,接纳情绪的技能,你的学校里什么时候教过?
虽然我们可能在心里有过接纳情绪的概念——
我应该接纳,我应该应对,我应该怎么样……
但实际上,你的教育系统里从来没有跟你说过如何去做这件事。
甚至,情况可能更不乐观。
因为很多老师自己都不会接纳情绪。
我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经常被女孩子逗哭,那个班主任就批评他说:
你哭什么哭?还不如一个小姑娘!
你看,这样的老师简直就是毁人不倦。
而且,我们在做网上心理咨询的时候,厌学和抑郁的孩子的家长30+%都是老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