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如何挽救我和孩子...正文

如何挽救我和孩子的关系?起底亲子关系的矛盾根源

发布于3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如何挽救我和孩子的关系?起底亲子关系的矛盾根源
文/龙爸开讲

如何挽救我和孩子的关系?起底亲子关系的矛盾根源


我问一位妈妈:你跟孩子的关系好吗?

她回答得很确定:不太好

我有些好奇这种“亲子关系不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位妈妈说:

唉!孩子才四年级,就在房门上面就贴着“未经允许禁止入内”。

平时和他聊天的时候,问他学校里面的事情,他都是做鬼脸。

如果不想听的话,他就把房门一锁,直接断了沟通。

相信很多家庭都遇到了这个难题,那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
有点阻抗是好事

家长对于孩子不愿沟通这个事情,首先得把心态放平稳了

怎么说呢?

你看,孩子跟你的沟通不流畅,可能是有对抗,或者有内耗、有情绪……

其实,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对不对?

这恰恰是一个人独立自主的表现。


你从这个视角,看到孩子正在成长了吗?

在心理学上,称这种行为叫“阻抗”。

而一个孩子要想对父母有阻抗,那他至少得具备6个特质:

第一、他有他的边界;

第二、他有他的秘密;

第三、他有他的私人领域;

第四、他有他的价值观;

第五、他有他的判断;

第六、他有他的核心价值。

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和交流,就是他刚刚有了这些心理特质,他要去确认和打磨嘛。

说到这儿,您再来想一想:孩子随着年龄长大,他跟你出现这样那样的隔阂或阻抗,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更多地是好事,对吧?


可是尽管如此,孩子的阻抗太强依然会让我很不舒服。
”你是不是这样想的?

那这个阻抗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2
只顾期待不顾人

中国式父母有一个特别固执的想法:学习好才是真的好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很多家庭打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早教、然后是幼小衔接班、小初衔接班、各种辅导班,一切朝前赶。

要孩子把一切时间放在学习上,认为那就是正道。


那你来想一想:

孩子上了一周课,好不容易周末休息,还有一堆补习班。

补习班终于上完回家了,还没有坐稳,你又要求他见缝插针开始刷题。

你难道不觉得自己很过分吗?甚至是讨厌,令人反感吗?

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愿搭理你,你有什么话好说的,对不对?

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委屈:我都是为了孩子好呀


但是,在孩子的眼中画风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你的碎碎念里饱含的只是你的恐惧、你的期待、你的未来。

在孩子的眼中,你关注到了所有的一切,唯独没有他这个大活人

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调整:我们更看重什么?

3
回应的品质太差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回应的品质决定了关系的营养

什么叫回应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他老是粗暴地对待你,你一跟他说话他就发火。
比如——

孩子喊妈妈,妈妈就说:滚一边去,你没看到妈妈在忙吗?

如果你老是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去回应,慢慢地孩子他肯定就不愿跟你再交流了。

他会切断这个沟通的路径,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保护层里面。

你再去跟他做沟通,那必然会产生更多的阻抗。


我们用这个视角,再来看上面所说的“过度关心学习”,那这种互动是——

孩子的需求,还是你的需求?

是孩子喜欢的方式,还是你喜欢的方式?

如果需求和喜好都是你这边儿的,那你就不要再责怪孩子了。

换句话说,你要想改变你们的亲子关系现状,那你至少要换一种沟通方式是不是?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指望孩子去成长。

父母只是一个局外人、观察者,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孩子,这肯定是不行的。


有一次,我跟朋友一家出去玩。

开车在路上的时候,我那个朋友,也就是这个家里的爸爸,就和他的女儿说:

你这样坐车瞎聊天、看视频很浪费时间,来刷几道数学题吧。

这位老爸的作法是不是让人很扫兴?

等到下一次全家再出去玩,那这个孩子跟家长出去玩的意愿,会增加还是会降低?

我想大多数人会受不了吧,会说:厌恶死了,再也不一起去了


那是谁的问题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主要是双方的需求点不同,对不对?

父亲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很焦虑,他想让女儿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

而孩子在此时此刻就是要休息,“我好不容易休个假,好不容易出游一次,还不得放松一下下?”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让孩子努力学习,又能让他开心快乐呢?

4
有点儿边界

不太容易做到,是吧?

那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上面的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刚才说过,冲突产生于:你的这种的焦虑,遭遇到了孩子的反感

那我们深挖一下,这整个过程中,实际上暴露出来的是亲子之间的定位不清、边界不明、时间管理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首先是无所适从的——什么时候能玩?什么时间不能玩?他也不知道。

那作为父母,你知道吗?

恐怕你也不知道,反正看着他玩一会儿,你就不爽,对吧?

所以,出去玩的时候,在车上明明是属于各自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你却要让他刷几道题。

那孩子会想:你是什么意思?就算是驴拉磨,不也有休息的时候吗?

这种样子,即便是我,也不愿意跟你一起去旅游了。


心理学上对这种状况有一个解决办法,叫责任倒置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

有一次,一个女孩儿上学迟到了,因为她妈妈没有按时叫到起床。

所以,她大发雷霆,早上起来就摔东西,发飙了。


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一切风平浪静,这个情绪已经过了。

然后她的妈妈认真严肃地提出要跟她谈一下。

妈妈说:

今天早上是我叫你晚了,我非常地抱歉。

是我的原因导致你今天迟到了,所以这个是需要妈妈去成长的。

但是有一件事情,妈妈得跟你说开了:以后妈妈不再叫你起床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有手机,也已经到了自己起床的年龄了。

而妈妈年龄大了,反应也迟钝了,事情又多,所以我无法再叫你去起床了。

还没完,妈妈另外还提一个要求:

每个周一早上,我要开早会,我怕我起不来。

你能不能在起床后,来敲一下妈妈的房门,把妈妈叫起来。

你可以帮我一下吗?

这才是点睛之笔。

你看,一下子,起床这个事不再是妈妈的事情了,它成了孩子自己的事。

并且,他不光要承担自己起床的责任,还要承担妈妈起床的责任。

这就是责任倒置——让孩子自己去规划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不是我们每天就像唐僧一样,在那儿不停地催作业、催刷题。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如何挽救我和孩子的关系?起底亲子关系的矛盾根源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