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一个工具帮孩子会花零用钱,请低调使用

文/龙爸开讲
财商教育:一个工具帮孩子会花零用钱,请低调使用
在给孩子零用钱这个事情上,家长很容易走极端。
要不就不给,害怕孩子乱花钱;
要不就给很多,而且任由他去、不加管理。
事实上,虽然零用钱是小钱儿,但是它的意义却是重大的。
因为它可以是一把钥匙,帮孩子进入财富世界,提高财商、培养财富思维。
那么,该怎样引导孩子使用零用钱呢?
本文就以超市购物为例,为大家说说这个零用钱到底该怎么样花才算正确。
1
超市购物的三样准备
一看这个标题,不少家长就迷惑了:上超市买个东西,不就不付钱,然后把东西拎回家吗?
如果你只把购物当成一件寻常的琐事,那确实是这样。
但是,如果你想花点心思把超市购物变成一次绝佳的财商教育机会,那就另说了。
所以呀,建议家长在和孩子去超市购物之前,先准备三样东西:
第一个是购物清单,记录的是我们必需要买的东西。
第二个是提醒孩子带好自己的零钱包。
关于这个零钱包,在这儿插入一句。
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与之年龄匹配的零钱包。
什么意思呢?
如果孩子年纪比较小的话,那这个零钱包的口儿应该更大一些。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婴儿肥,皮肤很嫩,如果钱包的口太小,很容易勒伤小手。
而且,零钱包最好是用纽扣或搭扣闭合的,尽量不要使用拉链。
这是因为太小的孩子,还做不了复杂精细的动作。
用拉链的话,就会很不方便。
而用纽扣或搭扣的就很方便,一扭就开了,再一扭就合上了。
等孩子的年龄再大一点,零钱包就可以换一下。
尤其是孩子对秩序和分类开始敏感之后,你就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带隔间的零钱包。
这样可以方便他把纸币和硬币分开放。
甚至可以给孩子一个有几个隔间的零钱包。
那他就可以把不同的面额的钱分类存放,这样可以帮孩子养成零钱分类的习惯或者偏好。
显然,这种训练是有助于孩子管理钱财的。
同时,这也是一种潜在的统计学训练——孩子在使用零用钱时,可以轻松感知哪一类零用钱使用更频繁。
当然,他也能体验到哪一种零钱包更热门。
你看,财富的机会就来了,你和孩子可以去进一批零钱包,然后加上合适的利润卖给其他孩子。
你说这对孩子是不是一次非常好的财富体验?
扯远了,我们重新回到超市购物。
那第三个准备是愿望清单,记录的是我们渴望买的东西。
愿望清单可以是一个事先做好的表格。
简单一些就好。
比如表格有三列——
第一列,写上编号;
第二列,写上对应的这个愿望具体是什么;
第三类,写上金额是多少。
孩子有记账本的话,单独拿出来一页记录愿望清单也可以。
2
购物清单
可能这三样东西都说完了,你还有点不明白它们有什么用吧?
首先我们来讲购物清单。
购物清单对应的是:经常要买的家庭易耗品,比如油盐酱醋。
那你想一想购物清单对应的是哪一类支出呢?
对了,它对应着我们的必要类别的支出,在购物清单上的东西都属于生活必需品。
所以对于购物清单上的东西,购物时可以让孩子到对应的货架,把它拿下来,按照这个清单上面一一打勾。
这样孩子就可以参与其中了,对不对?
另外,在支付的时候,由家长统一支付。
因为它们都属于必要的开支嘛。
当然,这个必要类别中的项目,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之外,还包括一些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习所需的吃的、喝的和用的。
3
看看孩子的金钱性格
必要的东西买完了,那接下来孩子会看到很多自己喜欢的亮闪闪的东西,是不是特开心?
但是这时候,家长就要出来小泼一是瓢冷水了,要告诉孩子:
这些是非必需品哟!
如果你想买,得用你自己的零用钱。
具体买什么、怎么买,全由你做主。
通常情况下,孩子马上就会进入一个挑选商品的环节。
这时,我们家长也不能闲着。
你要来观察一下孩子的购物表现:他是会货比三家,还是会看到喜欢的东西直接买下来?
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因为我们平时几乎是看不到孩子的金钱性格的。
但是在他购物消费时,这种金钱性格就会非常充分的折射&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给孩子科普一点营销常识。
比如,稍贵一点的东西,往往会在节庆时打折,优惠幅度和金额都是蛮大的。
而平时买这个就非常不划算。
再比如,功能几乎相同的产品,有的品牌价格适中,有的则是天价。
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些讲解和示范,来帮助他挑选出性价比较高的商品。
4
超出零用钱怎么办?
但是,你想到了没有?这里往往会出现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孩子往往想买超出自己零用钱支付能力的东西。
你是不是也为此头痛过?
孩子非常想买但是又买不了。
关键是很多时候他就会三番五次地缠着父母,让父母帮他买东西买下来。
但这个费用确实超过了预算,而且经常还超出不老少的。
更何况父母可能会认为这个东西不值得那么多钱,没性价比。
于是,孩子和父母之间就可能会发生一些冲突。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提醒各位家长:这是一个绝佳的财商教育机会,快来帮助你的孩子拓宽他的财富思维吧!
但是,我们父母在这个时候的作法,经常是错误的,对不对?
我们可能会直接拒绝孩子,或者说:这个太贵了,不值这个钱。
再或者说:家里已经有了,再买就重复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太贵了”,是吧?
隐含的意思是“买不起”。
这实际上是说:我们只能赚工资这样的主动收入,没有办法获得其他的主动收入,也没办法获得被动收入。
这就是一种贫穷思维,一旦传给孩子就太可怕了,会让孩子的思维受限。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特别执着于这个东西给不给孩子买,而是要借机为孩子提供良性的财商教育、传递正确的财富思维。
要告诉孩子:你想买这个东西可以,但是你要想一想,怎么来买这个东西?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引入愿望清单这个工具了。
它是帮助孩子在心理的层面允许和接纳的过程。
当孩子想买东西的时候,告诉孩子:你可以拥有,你可以去买你把它写在愿望清单上面,先写下来。
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允许和接纳的过程。
然后他就会把他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转移到思考方法上来。
比如说他想买一个很漂亮的玩具,这玩具可能要100块钱,但他每个星期的零用钱只有10块钱。
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你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孩子可能会想到说要存钱,那么家长可以教孩子来做一个规划:
准备每个星期存多少钱呢?
准备存多久能实现这样的一个愿望呢?
那除此之外,亲子之间可以进行一些财商对话,比如问一下孩子:除了存钱还有什么办法吗?
其实孩子都很聪明,他天生的财富思维是很开阔的,很多孩子在写下愿望清单之后,在思考如何去实现愿望的时候,都冒出了很多很多令家长都惊讶的想法,比如——
有的孩子可能会想到说要跟父母来借钱,提前领取一部分的钱。
其实这就是另外一种钱,就是未来的钱。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金钱形式。
那些,还有别的实现思路吗?
有的,不少孩子提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零用钱。
当然,关于如何用家务劳动换零用钱,是另一个话题了,我们不展开。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不再会被“太贵了”、“买不起”限制思维了,财富大门已经慢慢阔开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