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的历史-24假道伐虢:虞公,你就是个愚公!
今天咱们讲三十六计的第24计假道伐虢,这一计有多厉害呢?这么说,今天的军事家荀曦就是用了这么一计,一箭双雕,先后消灭了两个国家。到底怎么回事呢?
在开始今天的故事以前,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假道伐虢这个成语。假就是借的意思,假道就是借道借路。虢这个字比较少见,它其实是周朝一个诸侯国的名字,所以假道伐虢就是借条路攻打虢国的意思。
是谁要介入攻打虢国呢?咱们翻开左传寻找一下这个故事的出处。原来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晋献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把很多贵族骗到一块给杀掉了。当然了也没啥全,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这些幸运儿就逃逃到了晋国南边这个地方叫国国国国也有个国君,他叫虢公丑。这个人非常自大,他一看,这么多晋国贵族跑我这儿来了,他决定给晋献公点颜色看看。他先是收留了这些逃亡贵族,还组织军队去攻打晋国。不过晋国和虢国实力相当,郭公丑比划了几下,一看打不下晋国来,就撤兵了。但是这笔账晋国可是记在心里了。于是过了几年,晋献公觉得这个报仇的机会成熟了,于是决定发兵进攻虢国。进攻国国也有两条路可走,一条直接通国国,但是国国在这条路上修筑了一道堡垒,攻下那个堡垒非常难。
另一条要经过一个中间国家,叫于国。这个时候,晋国大臣荀息就跟晋献公说了,大王,咱们就走第二条路,您用您的宝马和美玉向虞国借路,咱们经过虞国去进攻虢国,那就不用担心堡垒了。晋献公觉得有道理,可是他看了看自己那个宝马、美玉,有点舍不得。于是浔溪又接着说了,如果主公您可以向于国借道路,那么你把宝物放到于国,我不就等于放在自己的宫殿外面的库房里吗?晋献公一听就明白了,好像一个小机灵鬼,于是他马上就答应了洵兮的计策。那你可能疑惑了,询西为什么那么说?其实很明显,学习的算盘就是一箭双雕,如果能灭掉远处的国国,那么回过头来再灭掉近处的余国,不就是轻而易举吗?
不过晋献公还有一个担忧,什么担忧呢?这于国有一著名的贤臣叫公之其,这个公之其可不好对付。晋献公就担心说他要是看穿了我们晋国的计策,阻止于国君主不给我借路,那他怎么办呢?这时候荀羲又说话了,主公不必担心宫之奇从小和虞国国君一块儿长大,愚公对他亲近是亲近,但是太亲近了,也就不拿他当回事了,不会听从他的。听完这番话,晋献公终于放心了,他答应这个询息了,批准他去向于国借路浔溪。
到了于国,先是把礼物送给虞公,然后对愚公说,想当年晋国侵犯你们虞国的时候……
龙爸开讲关注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