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的历史-27假痴不癫:老虎不发威,以为我是病猫?
今天咱们讲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这季可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一季考验的是两个字,演技。这么说,如果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司马懿,他要是来到现代来当演员,恐怕能拿一个奥斯卡的最佳男演员。
《三十六计》中的历史-27假痴不癫:老虎不发威,以为我是病猫?
今天咱们讲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这季可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一季考验的是两个字,演技。这么说,如果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司马懿,他要是来到现代来当演员,恐怕能拿一个奥斯卡的最佳男演员。
怎么回事呢?别着急,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假痴不癫这个成语。吃就是痴痴呆呆,颠就是疯疯癫癫。那么假痴不癫说的就是假装痴痴呆呆,实际上并不疯疯癫癫,其实就是咱们日常生活里说的装疯卖傻。在兵法三十六计里,假赤不颠说的是面对强敌的时候,故意隐藏自己的能力,让对方掉以轻心,然后借着这个机会壮大实力,再然后接着在合适的时候一举消灭强敌。好,咱们明白假痴不癫什么意思了。
现在咱们来讲讲这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司马懿曹爽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具体来讲是魏国的第三任皇上曹芳在位的时期。这个曹芳当皇帝的时候才八岁,是个小朋友,所以国家大权就落在了两个辅政大臣手上。这两位辅政大臣,一个是曹家的亲戚,宗室皇上的亲叔叔叫曹爽,另一个辅政大臣就是鼎鼎大名的司马懿了。
司马懿年纪大,资历老,声望也比曹爽高,人脉还比曹爽广。不过他有一缺点,什么缺点?他不姓曹,他姓司马。你看曹爽是皇上的自家人,司马懿不是。所以在先帝安排的辅政大臣里头,司马懿是第二位,曹爽才是第一位。
曹爽也知道这个司马懿是朝里的这个实力派,所以一开始他什么事都还向司马懿请教,自己不敢专断独行的。但是后来不一样了,后来曹爽的下属就建议曹爽说,你应该加强权力打压司马懿,具体怎么办呢?曹爽就让这个小皇上发布诏书给司马懿升官,生成什么官了呢?生成了太傅。太傅这个职务相当于是皇上的老师,地位上来说确实是非常的高,非常的尊贵,但是没有实权。皇上年龄还小,他什么都听曹爽安排。于是曹爽就这样压制住了司马懿,还安排自己的三个弟弟控制了禁军,彻底掌握了朝廷大权了。
那这下曹爽满意了吗?他没有,因为当时还有一个人能够限制他。曹爽谁呀?
就是皇上的母亲,就是太后。皇上还小,太后一直陪皇上住在正宫里头,自然他也就会参政议政了。长期以往,太后的话语权也就变得非常大了。对于曹爽来说,这怎么能行?于是曹爽和下属一琢磨,最终把太后给搬出正宫去了。通过这种方法,顺利的让太后不再干预朝政了,皇上也就彻底沦为了曹爽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