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音乐赏析-05音乐之声与它的三位作者
在本期的节目中,我为大家介绍于1965年上映的美国音乐剧电影音乐之声。Myheartwantstobelike电影音乐之声改编自在百老汇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同名音乐剧,而百老汇的音乐剧又改编自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体小说。
冯特拉普加歌者的故事讲述的是在1938年,战火连绵的欧洲,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来到了奥地利海军上校家中,与她七个孩子共同成长,并与上校一起成功逃离了纳C的迫H而结合成一家人的故事。在本片中,以轻松幽默的音乐、歌唱和表演方式来表达了一家人的坚韧乐观,以及对德国法西S统治的不屈和反抗精神。影片自问世以来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这在全球上映,片中的一些歌曲甚至被很多国家收录为中小学的音乐教材,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一部分。该片共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十项提名,并最终拿到了包括最佳音乐在内的五个奖项。
现在我们听到的就是由朱莉娅安德鲁斯演唱的音乐之声前奏曲。有趣的是,朱莉娅安德鲁斯在1962年的一次电视访谈中,在轻松的调侃这部刚刚与观众见面的音乐剧。没想到两年以后,他自己被该片的导演罗伯特怀斯看中,成为电影版音乐之声的女主角,并以此获得了250万美金的片酬。而我们非常熟悉的美国著名女歌手芭芭拉史翠珊,当时在百老汇的中心也只有50美金。影片中的歌曲和音乐除了少部分来自于奥地利的传统民歌,而绝大部分的歌曲是在1959年制作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时所创作的,歌曲作者理查德罗杰斯,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而在音乐之声电影版本中,负责配器和编曲的则是美国的著名电影配乐作曲家阿尔文科斯塔尔。
在这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的合作。这两位杰出的词曲创作人结识于1940年代的百老汇,而这个时期的百老汇音乐剧也正在从传统的歌舞喜剧转型到更为强调戏剧冲突和戏剧发展的创作风格中。也就是说,在演唱剧中的歌曲时,同时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以及剧中人物命运的进展。这和以往百老汇音乐剧中的歌曲演唱时只注重人物的抒情而忽略戏剧发展的表演方式截然不同。这种新的创作风格把音乐和戏剧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戏剧结构更加紧凑,而观赏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当年他们就已经解决了戏剧与音乐之间的矛盾与不协调,直到今天仍然广泛的存在于中国的音乐剧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