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听懂贝多芬和他的时代-30面貌多变的贝多芬:《竖琴》与《庄严》弦乐四重奏
欢迎您收听交响乐贝多芬plus第30集。面貌多变的贝多芬第十号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还有竖琴与庄严弦乐四重奏。在上期节目中,我介绍了贝多芬大功钢琴三重奏。我们不只听到优美动人而且伟大的音乐,还看到贝多芬其实展现了新的写作方法,他所展露的新方向也展现在他在同一时期所写作的第十号居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大公三重奏是贝多芬最后一首钢琴三重奏,而这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也是他同一个曲类最后的作品。虽然他没有第九号克罗采的庞大与爆发力,但是第十号的精致动人却让他成为许多小提琴家的爱,也将其视为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巅峰之作。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12年,是为了法国天才小店家pierhoot罗德所写。他在那一年的12月和鲁道夫大公一起在罗布柯维茨的音乐晚会上首演了这部创作。
在大公三重奏的第二乐章,我们听到贝多芬如何将小的音乐动机做不同组合排列。第十号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也是由小动机开战。一开始我们听到小提琴跟钢琴就以这个动机不断交替对话。
在贝多芬之前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里,他从来没有展现过这样微妙的色彩。舒伯特更称赞就像是水晶一般澄澈。可是在刚才第一主题的结尾,那样子的音形是不是又让我们想到什么?是的,这又是像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的开头。我们在大公钢琴三重奏已经看到这一点。而这一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跟第四号钢琴协奏曲一样,都写在G大调上,甚至他们的第一乐章又是allelemoderato适度的快板。所以这三部作品我建议大家真的要放在一起听,特别是他们的第一乐章,都有这种平和宽广抒情的感受。接下来贝多芬以生动的方式带入第二主题。
这第二主题虽然生动,但里面也有非常巧妙的和弦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而我想您也可以想象,这首曲子即使在音乐上的展开,不也没有戏剧化的发展。反倒是这个乐章的结尾,贝多芬在1815年正式出版之前,将它改写成这样的段落。
他让音乐巧妙地回到第一主题,而让小提琴跟钢琴在低音部对话。
这是一个极具意境,非常巧妙的结尾。也因为这一个结尾,让这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虽然主要写于1812年,但也有着几乎专属于晚期贝多芬才有的笔法……
龙爸开讲关注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