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听懂贝多芬和他的时代-49结构、格言、最后的话:作品第131与135号弦乐四重奏与米兰昆德拉
欢迎您收听交响乐贝多芬plus第49集结构格言。最后的话,贝多芬的作品131与135,还有米兰昆德拉。因此今天节目也自然就分成三个部分。
如何听懂贝多芬和他的时代-49结构、格言、最后的话:作品第131与135号弦乐四重奏与米兰昆德拉
欢迎您收听交响乐贝多芬plus第49集结构格言。最后的话,贝多芬的作品131与135,还有米兰昆德拉。因此今天节目也自然就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就是贝多芬作品131,这一首非常特别的弦乐四重奏,怎么个特别呢?第一它的调性,贝多芬写在声昔小调上,大家想说声C小调很特别吗?慧芬不是有一首鼎鼎大名的月光奏鸣曲,第14号钢琴奏鸣就是升C小调,没有错。但是贝多芬有没有其他的声C小调作品呢?没有,所以这首曲子跟月光是贝多芬为二的声昔小调作品。
月光毕竟是写给钢琴的作品,但这首曲子写给弦乐,如果演奏声昔小调,对于中提琴和大提琴来讲,就是用空弦来演奏导音。这导音要回到主音,所以通常在演奏的时候,这个音调必须做一些调整,但是如果是空闲的话就没得调整。贝多芬也的确在这个曲子里面特别运用了这样的效果,声响显得更为特殊。再来这首曲子对演奏者来讲挑战非常的大,总共有七个乐章,而且从头演奏到尾没有停顿,这也表示中间没有办法调音,所以挑战非常的大。但这不能调音或许也在贝多芬的算计之中,和刚才提到的空弦导音一样,他可能就是要创造相当特别的声音世界。
再来我们来看这七个乐章的结构,这是贝多芬最特别的作品之一,它的第一乐章是缓慢的副歌曲,第二乐章是一首快板,但是形式无法归类。第三乐章曲速慢,但是音乐非常的短,它是单一主题的单纯呈现。而第四乐章则是全曲最强大的一个乐章,大概15分钟左右,它是主题喊变奏。接下来第五乐章非常快速,是一首诙谐曲。第六乐章又是一个缓慢的乐章,但是也是单一主题的单纯呈现。最后到第七乐章快板,这是介于奏鸣曲式跟轮旋曲式的曲子,我自己把它更看成是奏鸣曲式,所以从谱面上来看是七个乐章。但如果就结构上来讲,如果我们把这第三乐章还有第六乐章这单一主题的单纯呈现,都当成是他下一个乐章的前导的话。也就是说三四乐章要合在一起,六七乐章合在一起的话,那这个曲子就可以看成是五个乐章的作品。
但也有人更进一步,怎么样?把第一乐章这个副歌曲段落当成是第二乐章这一个快板的前导。虽然这个前导的长度比快板要长,调性也不一样。但是他觉得说这样也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