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焦虑,如何破?-36什么要工作?你又为何而工作?_职业人格
有一次我应邀去一家上市公司讲课,负责接待我的是一位40岁的女领导,一见到我,他就非常开心的跟我分享自己的经历。
曾任公司财务部长的他,因为工作需要,加上表现优异,一年前调任到工会负责员工关怀。刚刚上任的时候,他很焦虑,以前的工作,凡事都可以用数字和公式搞定,答案总是唯一的。现在跟人打交道,一切充满不确定,很难有唯一正确的标准和判定。天心聪颖又好强的他,一方面虚心请教前辈,一方面用心总结两个职业角色的不同,很快,焦虑就被成长的喜悦替代。他发现,现在的工作不仅可以让他的人文关怀进行释放,居然还改善了他和15岁儿子之间的关系。他说,以前跟儿子相处,无论谈什么,自己心里总会有强烈的对错判断,总希望有正确的结果,所以母子俩总是不欢而散,相互埋怨,彼此不理解对方。现在新的工作岗位让他养成一个习惯,不论儿子说什么,自己总是先认真倾听,然后试着从儿子的角度想问题,试着探索各种可能的答案,最后让儿子自己做选择。
最近儿子常说,妈妈,你越来越善解人意了。不同的职业可能造就不同的妈妈,因为职业会将我们的思维模式训练成某一种类型,而思维模式影响行为模式。如果没有清醒的觉察,妈妈的角色就会沾染上职业角色的习性,影响亲子教育。比如教师家庭的子女容易产生较强的内心冲突和社会适应不良。因为教师妈妈通常都喜欢讲道理,设定许多严格的家庭规条,道理和规条多了,很容易让孩子的超我过于强大,过度追求优秀,同时欠缺抗逆力。而科技工作者的子女则容易出现过度理性、欠缺情感沟通能力等心理状况。因为科技人员大多追求完美,个性严谨理性,容易忽略关系中的情感表达,对子女的情绪做不到及时回应,导致子女高智商、低情商等等。当然,这些现象并不绝对,也有很多从事这些职业的父母,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女领导一样,在清楚的觉察到自己的职业性格特征后,有意识的加以改善和调整,给到子女恰当的教养,培养出优秀而又幸福的孩子。
职业性格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性格倾向影响着我们对职业的选择。反过来,长期从事一项职业又会让我们发展出一些适应职业需要的特质。在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谈到过职业化,外向就是职业对性格产生影响的一个例子,每个人的性格都位于绝对内向和绝对外向之间的的连续体的某一个点上。如果我们能在内外向这一连续体上自由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