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生动物这样生活-49拯救珊瑚礁白化:保护野生动物的家园
前面说过桑吉巴尔岛的东海岸是与海豚共泳的最佳地点。因为东海岸有大片的珊瑚礁,众多鱼群就生活在珊瑚礁之间,海豚则被鱼群吸引而来。珊瑚礁是海洋生物量最旺盛的地方,也是海岛生态系统的核心。今天就来讲一讲珊瑚礁的故事。
非洲野生动物这样生活-49拯救珊瑚礁白化:保护野生动物的家园
前面说过桑吉巴尔岛的东海岸是与海豚共泳的最佳地点。因为东海岸有大片的珊瑚礁,众多鱼群就生活在珊瑚礁之间,海豚则被鱼群吸引而来。珊瑚礁是海洋生物量最旺盛的地方,也是海岛生态系统的核心。今天就来讲一讲珊瑚礁的故事。
每天早上8点至11点是最佳的潜水时间。我带着装备坐在当地渔民的船上,前往东海岸一座名叫nanaba的小岛潜水。我还记得2007年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岛潜水观赏珊瑚的情景。在清澈如玻璃的海面下,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如同一座巨大的海底花园,各式各样的小鱼在花园里畅快的游动,有红白相间的小丑鱼、黑白条纹的斑马鱼、闪着金属光泽的紫色蝴蝶鱼,海底还有许多肥胖的海参和黑色的海胆。远处有一只绿海龟正在珊瑚礁的缝隙间寻找鱿鱼,但他一见到我就赶紧游走了。这里还有许多鱼类,一辈子都生活在珊瑚礁之中。
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海中,与人类的联系也非常密切。据说全世界有5亿人靠珊瑚礁提供的渔业资源为生。给我驾船的黑人渔夫之前,他们全家的经济来源就是靠打鱼摸虾。2000年以后,桑吉巴尔岛的旅游兴起,他们就以带人潜水观赏珊瑚礁为业,一个月能赚到500至600美元。船行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南巴岛附近,渔夫放下了船锚,告诉我可以跳下去看珊瑚了。这时正好是退大潮的时间,海水很浅,还不到2米深,我坐在船上都能见到海水中的珊瑚礁,但出乎意料的是,印象中五颜六色的珊瑚礁现在却变成了大片的白色,众多的鱼群也不知去向。我跳入水中,带着潜望镜游了一大圈,山湖还是白色的,只偶尔见到一两块橘H色或浅绿色的珊瑚礁。我又朝深水区游去,见到在大约10米深的海底下,珊瑚礁还保存的比较完好,颜色也还够丰富,还能见到来回穿梭的鱼群。
这里简单说说珊瑚礁为什么会白化。珊瑚礁实际上是成千上万的珊瑚虫构成的,每一只珊瑚虫都长着圆形的口,周围是触手,用来捕捞浮游生物,好像一朵朵可伸缩的小花。除了浮游生物,多数珊瑚虫还有另一项食物来源,那就是藻类。珊瑚虫的身体内生长有微型藻类,每平方厘米的藻类多达100万个。这些藻类能够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充足的养分。我们看到的绿、蓝、黄褐、红紫等多种颜色的珊瑚礁,实际上是珊瑚虫身体内藻类的颜色。但是当珊瑚遭受环境剧烈改变的压力时,比如海水升温、海洋酸化等,这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就可能被瓦解,珊瑚就会失去共生藻和光合色素而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