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大师课-38两位大师如何塑造现代文化的“漫威宇宙”?
丰子恺把自己的散文称为圆圆堂随笔,就像子恺漫画一样,已经不只是一本书的名字了。那这两个缘都是缘分的缘,它是怎么来的呢?那你往下听就知道了。
丰子恺特别热爱家乡石门湾,也把他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一大家子能一直住在这里。在34岁的时候,他从上海回到家乡,用写字画画的收入在老屋后面建了一座三开间的小楼做书摘。我们前面讲过,丰子恺的老师是艺术大师李叔同。李叔同还被称为弘一法师,因为他在39岁的时候出家当了和尚。按照丰子恺的话说,李叔同年轻的时候认认真真的做翩翩贵公子,做留学生,做艺术教师,出家之后就认认真真的做和尚。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弘一法师也是非常有影响的高僧大德。那大德是什么意思呢?大德是佛家对年长德高的僧人或者佛菩萨的敬称。在红衣法师的引领下,丰子恺也成了虔诚的佛教徒。信佛之后,他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书斋写一张横幅。因为弘一法师还是非常了不起的书法家。丰子恺在纸片上写了很多喜欢的字,就摊上了小纸球,在佛像前的供桌上抓阄两次抓到的都是这个园子,于是就把书斋命名为圆圆堂。
我们前期讲说,丰子恺的画和文章里有最真实的自然,有直率的童真,有普遍的同情。到了这个时候,开始增加了博大的慈悲胸怀。冯子凯说,社会中一般人说佛教,常常歪曲了佛法的本意。很多信佛的人其实是靠烧香念佛来换功名利禄和来生福报,很多和尚也只是从事职业,跟信仰没有关系。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佛家慈悲呢?
我们还是从这座丰子恺心爱的小楼元元堂来说起。袁仁堂是1933年建成的。历史好的同学应该反应过来了,事情要不好了,为什么呢?在这四年之后就爆发了全面抗战,果然袁仁堂也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炸毁了。
那个时候丰子恺领着全家逃难在外,他悲愤地写下了还我媛媛堂等好几篇文章。他说,在逃难的地方,整天和儿女相对枯坐,像囚犯一样。女儿最爱美,举起破碎的棉衣袖来给我看,说,爸爸,我的棉袍破成这样了,我想换一件骆驼绒袍子,可是那袍子在媛媛堂楼上的衣橱里,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去拿来。我们真苦,每人只有身上的一套衣裳。
于是那个时候有人说,像丰子恺这样常年吃素的善良信徒,家都被毁掉了,可见佛不灵验。冯子凯很反感这个说法,他说,只追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不顾他人的人我是瞧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