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从小事情做起-34洞察力2:孩子在想什么,你真的知道吗
这个节目是给各位父母朋友讲一讲如何把育儿中的烦恼变成培养孩子能力的机会。上一集我们请来了科幻女神郝景芳做嘉宾,她谈了如何帮助孩子洞察自己的情绪,这样可以培养他的洞察力。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另一样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洞察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动机。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不喜欢奥数班,我不想去了,你来一句什么喜欢不喜欢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不就是懒吗?或者你跟女儿说,宝贝,今天你穿这条红裙子,你看多好看。可女儿说,妈妈我觉得那条蓝裙子更好看你一下子就生气了,胡说,明明是这条红裙子好看吗?你就是故意跟我作对是不是?甚至有时候不是冲突。比如儿子请你明天去看他的演出,你好意的跟他说,没事的,别害怕,爸爸不去你也一定能演好的。这样的说法叫动机分析,就是告诉孩子,我不管你怎么想怎么说,其实我才真正知道你心里的隐秘动机。
但这种猜测往往是错的。像前面儿子请爸爸去看演出,他可能只是想要爸爸的陪伴,让爸爸在他表演的时候在场见证。可这个爸爸却不假思索的认为孩子是害怕。更不用说另外两个例子里,孩子都明明白白的说了他不喜欢上奥数班,女儿都明明白白的说了喜欢另一条裙子,家长却否认他们表达的感受,硬要给他们按上自己认为的动机。
这种武断的动机判定会产生三个后果,第一,他让孩子觉得你不理解我,以后我的感受也不跟你说了,你对我说的话我也不听了,反正都是你瞎猜的,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呗,你开心就好。第二,对于那些比较小的人孩子,他们对于内心的感受还不能确认。或者对于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有很多怀疑。父母的动机分析会让他们不由自主的觉得,原来我内心的感受是错的,父母才真的知道我内心隐秘的动机。原来我要爸爸去看我的演出,不是因为我喜欢爸爸的陪伴,而是因为我害怕,原来我并不是不喜欢奥数,我就是懒,原来我不是喜欢那条裙子,我就是想跟妈妈作对。这会让孩子困惑,不再信任自己内心的声音,妨碍他们的自我整合。
第三个后果就是打击孩子自尊和自我价值。他本来只是正常的喜好,你偏要说他懒……
龙爸开讲关注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