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读懂自己与他人-03回避型依恋人格特征
前面三节课咱们学习了人格手册的使用守则。那么在接下来的第四节还有第五节课中,我将会以依恋模式为维度,讲解两种非常常见的因为不健康的依恋模式而发展而来的人格特质。他们分别是回避型依恋人格特质和焦虑型依恋人格特质。
这一课咱们先讲,第一个就是回避型依恋人格特质。具体来说我会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解。第一,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什么样的特征和表现?第二我们会回答这个人格是如何形成的。第三个我会再讲一讲,如果你的关系对象是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话,你要怎么去跟他相处。最后一点我会讲,如果你自己就是回避型依恋人格,你要怎么样去进行自我调整。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回避型依恋人格我有什么特征表现。在正式讲解之前,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依恋是什么意思。我在这里先简单解释一下。所谓依恋指的是婴儿和他的养育人之间,一般是父母了所形成的这样的一种情感上的连接。那这种连接模式一旦形成以后,会影响到婴儿长大之后的行为,尤其是他们的人际关系。依恋理论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由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提出来的。他发现婴儿和养育人之间的依恋模式分成了安全和不安全两种。咱们这节课要讲的回避型依恋人格特质,就是来源于小时候的不安全依恋模式。
一个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在母亲或者其他重要的养育人和他分开的时候,并不会表现出有明显的情绪反应。他不像有些孩子,一旦母亲离开就会哭不停。回避心依恋的孩子是不会抗Y的,他们也不会去太多的表达伤心或者焦虑。等到母亲回到孩子身边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自发的去寻求和母亲的亲近,而是持续保持自己和对方的这个距离。所以大多数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对母亲或者说对陌生人,这两者之间他们不会有明显的区别的对待。也就是说母亲和陌生人在他们眼里母亲在或者不在对于他来讲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这个回避型依恋的孩子慢慢长大,在没有更深刻的安全感建立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回避型依恋人格。他拥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表现。
第一,这种人格的人对待感情经常会感到矛盾,他们既渴望独立又渴望依恋,既害怕被抛弃又害怕被控制。在关系中的表现呢总是摇摆不定,若即若离,让人比较难以琢磨。他们一方面非常渴望得到爱和回应,而且一旦陷入爱情之中,他们也会对另外一半会深深的沉迷。但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一旦自己追求的对象积极回应,向自己也来表达感情的时候……
龙爸开讲关注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