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复杂人际关系中修炼-02与父亲:笨爸爸教笨儿子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曾国藩跟父亲的关系。我们看一看曾国藩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曾国藩是一个笨小孩,在古往今来的大人物当中,像他这么笨的不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古人读书都要参加科举,那么科举考试它分成三步。第一步叫秀才,这个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本科。第二步叫举人,相当于硕士。第三步叫进士,相当于博士。当然这只是今天我们大略的比,总之你要考到进士,博士毕业才能进入公务员体系,才能当官。所以秀才是一个最低的门槛,你迈不过这个门槛什么都谈不上。
那么对于读书好的人来说,迈过这个门槛并不难。我们看古往今来的这些大人物,考秀才这一关,一般一次就能过,最多也不过考两次。但是曾国藩可就不行,他一而再再而三怎么也考不过去。他从13岁就开始参加秀才考试,一连考了很多年,前六次都失败。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这么笨呢?一个人的智商主要来自于家庭的遗传因素。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他读书脑子比曾国藩还笨。曾麟书十几岁开始进入考场考秀才,结果前后考了16次年过40头发都已经花白了,这个秀才还是没考中。在当时,没考中秀才的读书人,不管你年纪多大都只能被称作童生,童就是儿童的童,老同生,历来是社会上的嘲笑对象。
曾经有人编过一个对子,说行年80上成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意思是你都80岁了,还是个童生,还是个儿童,可见你将来能活到几百岁。到老了五本经书你还没背熟,你可真是书生。读书人当中有很多脑袋不灵光了。不过,大多数人家都有自知之明,354不能考中,他就不再进考场丢人了。只有这位曾麟书,四十多岁了,仍然是场场不落。只要有考试,他必然找到赶到,最先一个进场,最后一个出场,每次都是名落孙山。所以每次去看榜的时候,曾麟书去看榜,旁边会有一帮闲人来看曾麟书,这个成为湘乡县客场上的一道风景。
那么到了后来,人们又不光看曾麟书了,来看曾麟书父子。因为曾麟书又带着曾国藩一起来考秀才。这个曾国藩跟他父亲也很像,连考几次都是场场落地。父子两个人一起连续落地,这个新闻效应增加就不止一倍了。所以他们成为湘乡县的一对新闻人物。
人们提起这对父子,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祖坟没冒青烟,你怎么折腾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