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心理学经典-25接纳孩子3:学会放手
下面我们进入解读的第三个部分,学会放手。在我工作的儿童病房里,可以看到很多为了探究孩子的秘密,不停的偷看自己女儿日记的妈妈。为了更好的管理,把孩子卧室房间门锁撬掉的爸爸,十四五岁依然坐在爸爸大腿上的女儿,依然和妈妈睡在一起的高中男孩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片段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婴儿咕咕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母子就开始了分离的旅程,之后还要经历住、断奶、学步、上幼儿园、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生活等一系列重要的分离事件。在这些分离情境中,孩子离开父母的时间越来越长,相隔的空间距离也越来越远,但这是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必经的历程。面对分离,不仅孩子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妈妈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有时候可能比孩子还重,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能承受分离焦虑,而是妈妈自己无法消解内心的焦灼而无法放手。
在我们处理与孩子分离的过程当中,有几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首先我们要注意不要用妈妈的爱来威胁孩子。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当妈妈一遍遍的说出你再胡闹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或者对妈妈的爱感到怀疑,觉得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自己达到妈妈的要求时,妈妈才会爱自己,否则就得不到妈妈的爱。
第二,作为一个能够自我照顾的妈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妈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形象,妈妈的情绪比较稳定,给孩子的爱也比较稳定,妈妈对孩子的反应既积极又尊重幼儿探索的需要,孩子在内心就会逐渐内化妈妈稳定的形象,这个内化的妈妈的形象会成为孩子自我的一部分,当妈妈不在身边时,能帮助她行使管理自己的功能第三,鼓励孩子自由探索,提高适应力适应力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幼儿的自由探索活动,它是幼儿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当然只有在心里感觉安全的环境下,幼儿才会进行自由探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前段时间非常火的我是余欢水这部电视剧,在主角余欢水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准备和儿子告别的时候,教儿子用两个手指当做触角,用来表达对爸爸的思念。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是一个过渡客体,过渡客体可以是一个玩具、毛毯、衣物,也可以是一种声音、一个动作是幼儿自己赋予了他情感的属性,这些都可以成为他心里的慰藉……
龙爸开讲关注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