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现象-12习得性无助:丧气冲天的背后
你看过美剧马男波杰克吗?没有也没有关系了。你知道那个著名的葛优躺的表情包吗?如果你也不太了解也没关系。那你有没有听过有人这样说,感觉身体被掏空,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用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现象-12习得性无助:丧气冲天的背后
你看过美剧马男波杰克吗?没有也没有关系了。你知道那个著名的葛优躺的表情包吗?如果你也不太了解也没关系。那你有没有听过有人这样说,感觉身体被掏空,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下去等等等等。没错,这就是被定义为丧的一种人生态度。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变得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一样的活下去。
尽管这些语言听上去很消极,但丧作为一种人生观确实在一些青年人当中颇为流行。虽然让青年人变得有些丧气冲天的原因呢其实很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啊,在当下的社会里,青年人努力追求成功却总是难以实现。长期的挫败感让他们开始变得消极被动,甚至从根本上丧失了追求的欲望。这种绝望的感觉就是我今天想跟你聊一聊的习得性无助。而这个心理学概念的发现是建立在几只汪星人的巨大痛苦之上的。
1975年,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对狗进行了电击实验。有些狗在受到电击之后,可以通过逃跑、跳跃等方式努力逃离电极,所以电极对他们的影响并不算大当他们回到正常环境中时,能够比较快的从电极的创伤当中恢复过来。然而另外一些狗在实验时,无论是逃跑大呼小叫还是不停的跳跃,他们都没有任何办法逃离电击的现实。于是他们在被反复电击之后,就出现了抑郁的现象。在之后的实验中,一得到即将开始电击的信号,这些狗会在电击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就条件反射的倒地不起,痛苦呻Y。即使事先将他们所在的笼门打开,这些狗也躺在笼子里动也不动,完全没有想逃走的意思。因此塞里格曼就将这种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而放弃任何反抗的行为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塞里格曼认为,这不仅仅是汪星人特有的行为,作为优秀的灵长类,动物人其实也会在某种情景下发生习得性无助的行为。就像我当年在大学里考六级英语的时候,第一次完全是裸考去的,结果考了57分,只差三分就及格了。所以我就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