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学史。
这门课讲的是3000年来的科学发展历程,也就是科学史。如果按照门类来细分的话,那就是包括了物理学史、化学史、生物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等等。
听到这儿有同学可能要问了:我连物理化学还没学好,学它们的历史有什么用?
我在这要说非常有用,而且有大用。首先咱们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学习科学史对理科的学习那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专门去查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里头明确说教材要合理选择科技发展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实验、重要理论和思想等等。
你看啊,咱们的小学科学,还有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教材中都少不了科学史的内容吧。说起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名人,还有棱镜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大家都得能说上两句。
可是啊,因为教材的内容有限,还有许多在科学发展史上有趣又有料的****,教材里是没有那么多空间,写不下了。
这可怎么办呢?
没关系,就到这门课里我翻阅了小学和初中的所有理科教材,把里头的重点人物和事件都列了出来。然后又参考了几十本科学史著作,优中选优,选择了40个最重要的科学里程碑故事来讲给你听——从地心说到量子力学,从古希腊到21世纪,人类从蒙昧走向理性过程里的好故事都在里面了。
听完这些故事,你将来学起来理论课程,心里肯定会更有底气。因为你会发现课本里提到的人物你一个也不会陌生,甚至有的公式原理是怎么来的,比课本里讲的还清楚。
不过咱们学科学知识并不只是为了能考个高分,更重要的是提升咱们的能力。
而你又想问了:学习科学史能提升什么能力呢?
还是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里头说的也很清楚,学习科学史能帮助孩子理解科学本质,体会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像这些本质思想方法、态度,可不是只会做题就能得到的,还是得靠学科学史。
咱们举个例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现在最常见的故事会说牛被一颗苹果砸到了头,然后抬头看到了月亮,心里想苹果会被引力拉下来,但月亮是不是也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呢?然后灵光一闪大功告成。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说明了灵感的重要性,但世界的真相却永远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才等于天才。这种只注重灵感的抖机灵故事听多了往往会让人忽略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我仔细查阅了牛顿的三本严肃传记,作者们一致说牛顿与苹果的故事都是牛顿自己讲给别人听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天才形象。
什么意思呢?就跟学校里的某些学霸一样,明明很努力,表面上非要装出来一副不爱学习的样子,这才显得他成绩好,是因为天赋高嘛。
那么万有引力不是被苹果砸出来的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学者们通过翻阅牛顿一辈子留下的所有笔记和档案得出结论,牛顿从思考引力的问题到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一共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