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览人生-23沈从文的后半生
今天要带您解读的人物传记是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三十多万字,接下来我会用20分钟的时间为您讲述本书精髓。书的作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张兴勇教授。
而这本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到1988这部传记不同于现在媒体大肆渲染的沈从文的爱情浪漫,他的后半生在时代的大转折的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有人说,如果沈从文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的候选人。此话怎讲?且听我慢慢道来。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是在47岁的时候,告别文坛,与坛坛罐罐为伴,半路出家的他居然成了新中国杂文物研究奠基人,写出了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而在学界,关于沈从文的传记多侧重写沈从文1949年之前的生活,展示他文学家的一面。至于他转行杂文物研究的后40年,则少有详细论述。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张馨颖写的沈从文的后半生,一开篇就是1949年春寒料峭的时候,沈从文自杀了。他把手伸进电线插头上,眼看着就要触电,儿子沈龙中一声大喝,慌忙中拔掉电源,一脚将沈从文踹开。这才保住了他爸爸的性命。沈从文一双眼睛瞪住儿子,仿佛在说,你阻止我干什么?
第二次,沈从文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用刀片割开手腕动脉和颈上的血管,之前还喝了些煤油。看着汩汩流出的鲜血,沈从文仿佛在想,这次终于死的成了吧,看有谁还能阻止我。说时迟那时快,有人破窗而入,跳进房间,用布把沈从文的手和脖子缠住。血就这样被止住了,沈从文也被硬生生的又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死了两次的沈从文被人送进了精神病院,名满天下的沈从文为什么要这样想不开呢?这场他本想用来为生命画上句号的自杀,成了沈从文后半生的起点,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序幕。
沈从文曾扪心自问,在力量强大的社会时代面前,柔弱的个人能做些什么呢?这也是本书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馨颖想通过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来探寻的。接下来我将从三个大方面剖析这本书,让各位更好的了解这位大文豪身上的起起伏伏。如何从辉煌到沉寂一直走一直行的。欢迎您继续聆听,守护爱城带您读人物传记之沈从文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