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儒林外史》-28杜慎卿:赞扬之余,又有讽刺
今天咱们讲一位特殊的名士杜慎卿。作为名士,这杜慎卿特殊在哪里?作者在他的身上又寄予了一种什么样的讽刺呢?咱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
话说南京城有一个松散的名士群,这群名士来自四面八方,熙熙攘攘,互相吹捧。直到有一个人出现,他那强大的气场立刻把这群名士都镇住了,名士们众星拱月1般围着他转,这人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杜慎卿。这杜慎卿为什么能成为名士群的偶像呢?首先啊,他既有曹植的才华,又有潘安的美貌。只见他手持一把石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出现在南京城的名士群里。在众名士的眼里,杜慎卿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其次,才貌之外,杜慎卿出身名门望族,名声富贵与生俱来,一般的人物根本不在他的眼里,杜慎卿有钱有才又长得帅,吴静子通过这位鹤立鸡群的名士想来讽刺什么呢?这还得从杜慎卿本人的六个特点说起。
杜慎卿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听人阿谀奉承别人。工委杜慎卿说,他家里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的前三名都中过四代人,出了六位尚书,门生故吏遍布各地,做着大官儿,就连家里的管家出去都可以做个小官儿。还有人拍杜慎卿的马屁,夸赞他的诗作曾经在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中拿到了冠军。他便自谦的说,那只是一时的应酬之作,没什么了不起的。还说考试当天自己病了,进场的时候还带着药呢。诗也只是敷衍一下。这杜慎卿的意思是说,自己在有病的情况下,草草敷衍一下,便轻松的拿到了一个师傅的冠军。如果好好发挥,那还不知道会有多精彩。
杜慎卿的第二个特点,嘴毒。杜慎卿是一位读者,喜欢褒贬人物,评头论足。有位名士拿出自己新作的诗来向杜慎卿请教。杜慎卿看了,先点一点头,勉强表扬一句,说诗句是清新的。接着便毫不客气的批评说,他做的这两句诗啊,如果改一改其中的一句,效果才更好。现在的这两句有点索然无味了,几句话把对方说的透身冰凉。
还有一个部里的书办,就是管文书的小官,把自己纂的四书奖章送来,向杜慎卿请教。四书是儒家的经典,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书搬走后,杜慎卿鼻子里哼了一声,跟人说,一个书办,哪里配讲什么?四书文人聚在一起好谈诗文,杜慎卿却不感兴趣,他的潜台词是,你们这帮人懂什么诗词啊?他到几个八股选家的住处回拜,看见满桌堆着的都是选的8股文章,上面有红笔的批语,花里胡哨的,就放在一边不屑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