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简史-07共和时代:好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上一个单元我们讲了罗马的王志时代。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进入罗马的共和时代。我会用十一讲来跟你剖析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
这一讲我打算带你从宏观上把握一下共和的基本特征,找到一条理解罗马共和的基本线索。这条基本线索其实就是制度。正是因为有一套好制度,罗马才能把各种多元意志性的因素整合成一个共同体。你要知道,罗马大部分的领土扩张都是在共和时代完成的。那么罗马的制度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势必也是指数级上升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模块要研究的就是从制度上说共和对比王志究竟做了哪些升级,升级后的共和制度如何帮助罗马实现快速发展,又给共和制度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罗马要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最后共和制度为什么又走向了帝制这一讲?
我们先来看看共和跟王志到底有多大差别,共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共和和王志简直势不两立。共和好,王志坏,这几乎成了不言自明的真理。所以共和取代王志就很容易理解成改天换地的G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共和取代王志对于罗马来说不是改天换地,而是系统升级。
我们从共和的三个基本制度来看看罗马的共和和王制究竟有什么不一样。首先是选举制。共和制度下,罗马最重要的官员由人民选举产生,绝不能是血缘继承,家族世袭。不过在王志时代,罗马的国王也都是选举的,不是世袭的。所以选举制这一条,共和和王志的差别不大。然后是任期制,国王是终身的执政官,一年一选,这是罗马共和和王志最明显的差别。终身制还是任期制,这一点成了罗马共和以及后世的西方判断一个国家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最明显的制度标记。
最后还有同僚制,共和时代所有官员都有和他平起平坐的同僚,执政官有两个,法务官有四个,保民官有十个,等等。同僚的存在保证了任何官员都不能独揽大权,都必须和自己的同僚商量好了,才能把事情办成。有了任期制和同僚制,执政官确实不能像以前的国王那样独揽大权了。但是执政官的权力在很多方面却比从前的国王还要大。执政官和从前的国王一样,是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裁判官、军事统帅,而且几乎拥有无上大权,在外领兵作战的时候更是如此。比如他们在任之时有权增加或者删除元老院的名单,他们卸任之后自动成为元老院成员。如果他们领兵在外却刚好任期届满,通常都会成为续任执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