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寻自我-33中心自我和边缘自我:如何切换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整理旧自我的第一条思路,旧能力的新应用。今天我们来讲整理旧自我的第二条思路,中心自我和边缘自我的切换。
不知道你是否记得,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曾说几乎每个选项背后都有一个可能的自我。他们在不停的对你还选我。而在某一些特定的选择中,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如果你选了他就有机会把它带到现实中来。如果你不选他他就会消失不见。
跟其他很多可能的自我一样,人有很多个自我。在某些时段某些自我占据了舞台的中心,而另一些自我则变成了舞台边缘的配角。如果说中心自我代表了最适应现实的那个自我,那边缘的自我则寄托了现实以外的我想要这些边缘的自我让我们的自我变得更完整。可是在转变期,无论是出于你的选择,还是出于无可奈何的现实,这个长期占据中心位置的旧自我忽然消失了,这时候某个边缘的自我就有潜力重新成长为新的自我。让我来举个例子,我们工作室有个家庭治疗师,他是从儿科医生转行来的,听起来这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转变,他是怎么完成这个新旧自我的更替呢?原来,他在儿科医生门诊时,经常会遇到很多过敏、高热惊厥的孩子,他发现对这些孩子的治疗效果跟他们父母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表现的很镇静,这些孩子就会很快镇静下来,症状就会缓解。如果父母表现的很慌张,孩子就会更慌乱,症状就会维持。这是他第一次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情绪链,这种情绪链会引影响孩子问题的疗效。
发现了这个有趣的效应以后,他就开始关注父母的情绪,这个关注把他带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他发现父母的情绪背后常常是他们多年没有解决的矛盾,而这些复杂的矛盾是他不理解的。于是他开始关注家庭治疗领域。最开始他的中心自我是儿科医生,对家庭治疗的关注只是一个为儿科医生的工作服务的边缘的自我,这个边缘的自我是从中心自我长出来的,而一旦这个边缘自我长出来,他就舍不得把它丢掉了。他觉得原来那种只开药而不管孩子所处的家庭系统的做法太简单了,可是他又没有能力去治疗孩子的家庭,于是他开始不停的加班调休,用调休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培训。他构造了一个容器,想要培育那个新的自我。
儿科医生本来就很忙,再加上培训的奔波,他慢慢发现自己吃不消了。他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自己的假期,科室的领导也开始对他有意见,他自己的生活也开始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