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43搜尽奇峰打草稿
这讲我要带你了解的是石涛和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画家,跟八大山人齐名,身世也相似。明末清初,很多明代的遗民都在寺庙里避难,一时间出现了不少僧人画家,其中最著名、剑术最高的四位并称四僧,八大山人和石涛就是四僧中最著名的两位。
石涛是明代晋江王的后人,本名叫朱若吉。明朝灭亡的时候,石涛才两岁。跟八大山人一样,他的全部家人也遭到清兵的灭门屠S。危急之时,家里的一位老臣抱起他跳窗逃走,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嘉诚带着他到了广西全州的香山寺出家,改名石涛,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僧人。不过蒋世涛,我不打算从画面、笔触这些说起,而是要重点带您了解石涛的理念,这才是读懂它的关键。
我先带你来看一幅石涛非常著名的作品,搜尽其风打草稿。题目的意思就是把所有各种相貌不同的山峰都收集起来,画成草稿。这件作品长有2.8米,宽是42.8厘米,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如果只看图,你可能会误以为这张画表现的就是某处某地的景色,但实际这话里却汇集了天下山川,还将他们分类加以总结,具体是如何,稍后听完你就明白了。
首先有个问题,石头真的见过那么多山水景色吗?答案是肯定的。石涛一生中云游四方,足迹遍布中国的东南各地,在徽州、黄山住过,甚至也游历了北京。他有一张著名的巢湖图,就是他坐船顺着运河从北京回江南,路过巢湖停船躲避大风的时候画的。石涛风格多变,他住在黄山的时期风格非常精细,后来在扬州时,风格则变得粗犷奔放。我挑了两张图作为对比给你放在文稿区了。
我们接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件作品。石涛画这件作品的时候50岁,这时候他的笔墨已经很冷,老辣苍劲了,画卷的前面有石涛自己提的搜尽其风打草稿几个字。既然石涛曾游历天下,是不是他就像今天画写生一样,把前半生见过的山川就这么画下来,打算留着以后创作用呢?不是的。要想读懂这件作品,我要请你看看画卷末尾处石涛自己写的吧。他写了一大段话来阐释这件作品,也给了我们一个关键的提示,原稿有274个字,我给你放在文稿区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郭溪论话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
根据郭西的理论,画山水有的是可以观望欣赏的,有的是可以走进去游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