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精读-16王小波《**时期的爱情》严锋:为什么爱情就是一种想象?
今天我同大家分享的是王小波的中篇小说G命时期的爱情。王小波英年早逝,是划过中国文坛的一颗流星,但这颗流星的亮度很高,光芒很长,照亮了许多人的心灵。包括我在内,我爱他思想的自由不羁、鲜活锐利,我也爱他文学的奇思异想、颠覆奔放。关于王小波的文学成就,我这里先稍微讲一下,因为也关系到后面对这部作品的解读。
一般来说,大家对王小波的杂文都非常赞赏,但是对他的小说存在不少争议,不少人认为它的文学性不强,议论太多,叙述者太突出,过于直白,也缺少精细的结构。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学性?文学是否就完全应该是感性的?文学与理性思维的关系又如何?其实啊,文学史上一直有一个哲理小说的传统,从狄德罗、托斯托耶夫斯基到王小波本人十分喜爱的昆德拉,他们的作品都贯穿了对社会、历史、人性的理性思考。再看中国小说,其实我们一直缺少一个思辨的传统,所以说王小波其实在这方面是填补了一个空白。他的小说其实是他思想的土壤和形象化的场景,同他的杂文是一体的两面,我们要从这样的角度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创作风格,G命时期的爱情就是把它散落在杂文中,对人性、时代、爱情等等思考以形象的方式汇于一炉,特别是在两性关系的描写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爱情描写究竟怎么个深刻法?
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叫王二,这是一个出现在许多王小波小说中的名字,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作者本人的化身。许多文学家都会把自己写进作品,但是写的像王小波这样坦率直白,不加角色的是很少。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王二身材矮小,相貌丑恶,浑身是毛,整天胡思乱想,与环境非常脱节,还有暴力倾向。在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中,通常这就是一个坏人的形象,非常不符合我们对爱情小说主人公的期待。但是王二的内心其实有非常个人化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冲突。
这是一个在非典型的历史时期的非典型的人物所遭遇的非典型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文化大G命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文G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历史时期,法治传统和社会规范遭受巨大迫H,但是人的思想又遭受空前的禁锢。爱情在当时被认为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在那个时候的文艺作品中不允许表现,也从公共媒体上销声匿迹。但爱情是人的天性,靠机遇是禁不住的,而且越近越好奇,越近越向往,越近越强烈……
龙爸开讲关注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