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精读-40汪曾祺《八千岁》2 _ 郜元宝:当“草炉饼”遇上“满汉全席”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8000岁。
我们知道,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和小说数量不多,但是质量很高,经得起一读再读。他在文学史的地位不仅无可争辩,而且与日俱增,很有趣。汪曾祺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人称他美食家,因为他很爱吃,他曾夸口什么都吃,而且主张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他很自豪的说,中国人口谓之杂,敢说堪称世界之冠。
汪曾祺不仅爱吃,他还能够下厨房做一些他家里的保留节目,就是一些小菜。可是我们知道汪老一生简朴,他的住处非常的狭窄,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厨房。他只不过是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苦中作乐,把蔬菜当作跟写作一样的调剂。他还说做菜之前,从打算吃什么到逛菜场选材料,也跟小说一样是一种构思。所以汪曾祺也很爱唐诗,他的散文尤其喜欢讲中国各地的食物和他自己发明的一些美食,往往讲的幸会淋漓,令人口舌生津。
但是汪曾祺又反对别人称他为美食家,对美食家这顶帽子,他始终是拒不接受的。其实是否美食家并不重要,究竟何谓美食家,我们也并没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定义。汪曾祺爱吃、爱唐诗、爱做菜,只不过是他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一种表现。他自己说,我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唐诗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所以汪曾祺绝非饕餮之徒,他也并不刻意的讲究什么食不厌精啊,快不厌细啊。对过分讲究的美食,他还嗤之以鼻,他曾经公开的一些文章反对所谓公益美食,就是把食物弄出各种奇形怪状的花样,他认为呢,简直就是胡闹。
黄正祺有篇小说叫京东新,是写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这个金融有一天被财大气粗的盐商请了去陪一个达官贵人吃饭,他们吃的那个东西非常的名贵,而且稀罕,叫做时非其时,地非其地,就是一桌菜呀,没有一样是当地出产的,也没有一样是当时应该有的。今天我们大家都害怕大棚养殖的那些反季食品,可是在清朝的时候,那些就特别的名贵了。汪曾祺写拍马屁的盐商和无聊的文人金融,跟在达官贵人后面,装模作样地赞叹那一桌子的美食,其实他是在批判那种附庸风雅,夸奖豆腐的吃法。
汪曾祺并不完全否定名贵的菜肴,但他强调这并不是平常人所能享受的,而且许多名贵的菜肴呢,也确实超出了正常人的生理需要。除非是特殊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