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精读-32冯骥才《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1 _ 原著精华:它反思了中
本书收录冯骥才先生的游记随笔,记录他游历法国、英国、奥地利和俄罗斯四国的见闻。杂感共分四个部分,英伦探幽泛舟康和法兰西邂逅缪斯、奥地利聆听圆舞曲,俄罗斯听普希金读诗。以下为他的游记。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精读-32冯骥才《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1 _ 原著精华:它反思了中
本书收录冯骥才先生的游记随笔,记录他游历法国、英国、奥地利和俄罗斯四国的见闻。杂感共分四个部分,英伦探幽泛舟康和法兰西邂逅缪斯、奥地利聆听圆舞曲,俄罗斯听普希金读诗。以下为他的游记。
我喜欢远行于异地他乡,边走边看,若是情有所感心有所思,手中的笔不经意写下来的文字,这便是游记了。我的游记有点儿特殊,我不喜欢一般山川风物的习俗,我喜欢关注与感受文化的差异,人的丰富性、想象力、生活的独创性都表现在自己一方水土独特的人文方式中。你带着自己的人文习惯进入别的人文环境,你会满目惊奇。
30年剑桥给我的印象十分有限,只剩下一种气氛、一种感觉而已,舒展、古雅、大气,还有大片大片几近奢侈的绿。这次来再看,我对他的印象还算没错。国王学院那座哥特式的礼拜堂前的绿地有多大?反正在绿地那一端,走路的人影只有烟卷大小。这大片的绿可以消除声音,吸收心里的浮尘,还可以发动思想。
牛津到处都是古屋,动辄几百年,但他很幸运,这几百年里没遇到一位正气狂的市长,把破旧立新当做出正气的良方。故而,牛津人今天走进走出的地方,也是艾略特、雪莱、霍金、王尔德等人走来走去的地方。中国的留学生只给我一个墙角,说钱钟书和杨绛曾经常常坐在那里说话,但此时那里空空。纠缠在墙上的老藤才长出亮晶晶的新芽,一群鸟儿带着影子飞来飞去,这便是历史空间的意味与意义。
但牛津毕竟老了,尽管牛津的老屋是石头造的,这种名为淡H色蜂蜜石的石材极易风化。岁月太久,石头表面像干了的饼干那样分化和起家,然后一层层剥落下来,凹成了洞。因此牛津到处在大家修缮。这种修缮方式是将蜂蜜石研成粉末,加进粘合剂,抹在风化的石墙上,再在外面贴一层特制的塑料膜,干后揭掉,石头的病害便被清除。我想起了大同的云冈石窟和重庆的大足石窟,这两处的石头都是砂岩,风化的厉害,何不来学一学?可是我对谁说呢?20112年听说康有为故居要拆,跑去看那个大院,造成乱糟糟的大杂院。其实更大的悲哀是我们不再要自己的历史了,我们只要口头上的5000年,沙翁已过500年,还会留下多少遗存?走进斯特拉福小镇,却令我十分惊讶,在一片依旧是中世纪栅栏格式的街区里,沙翁出生的老屋,1574年出生的登记册、去世时举行葬礼的圣三一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