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的音乐课-07如何引导孩子在弹奏中融入情感
这两年我做了一个古典音乐重奏课,每个月在某个城市做一场重奏音乐会,把吹拉弹唱各种乐器的演奏者召集起来一起排练和演出。一个人学琴没有动力,可以让小伙伴陪你学习,互相鼓励和合作。一个人练琴不专注,会刷手机,也有小伙伴们监督你。况且音乐是一种语言,是用来表达和交流的。如此,各地的乐手都表示非常受用,小朋友也因此爱上了恋情。
我在各地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业余琴童来说,演奏是不难的,辛苦的练习也可以克服,可是大家弹出来的效果却老是干巴巴的,如何才能有感情的演奏呢?此外也有不少家长问我,他们说我家孩子都考出钢琴十级了,为什么听起来和那些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差很多呢?我想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在他们的演奏里面没有音乐和情感。
如何寻找音乐是一个乐手从演奏者成为音乐家的关键。那么到底什么是音乐呢?我想音乐是富有灵性的,有生命力的,它是流动的、热情的、哀伤的,也是美的。它因为美而令人惆怅,当然它也代表着品味和一个人的姿态。所以大家一定发现了,音乐的本意和无休止的练习有点背道而驰,因为反复的练习容易形成机械化的演奏,那是违背音乐的,我想不仅是孩子们,还有音乐学生,我们每个音乐人都在反复的寻找音乐,这个过程也就是从生活里面寻找点亮你的东西,寻找有趣的东西,才能抵抗生活里面的一成不变。我想只有浪漫主义,只有诗意和美的东西,才能让你不会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所磨损。
我一直记得我小时候的钢琴老师毛洁芳女士,我觉得在他那里学习,我才知道弹琴是为了什么,他跟我说,你不是在弹琴,你的手指就是一块小石头,而钢琴就是一面湖水。现在你把你的小石头扑通一声丢到水里去,这是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玩石头玩水,对声音敏感的孩子会发现,用不同的力气和不同的角度去丢石头,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如此,孩子们会反复的实践如何把手指丢到钢琴上去,弹出最美妙的声音。如此一来,他不是在弹琴,而是在寻找声音,他的弹琴动作也就更自然,更放松了。
如果我们给孩子很多指令性的教学,说手指要抬起来,如何敲击琴键,如何敲的有力量,我想他一定没有兴趣。而且那些指令性的教学往往会把简单的动作复杂化了。如何谈得更自然、更方便、更简洁?我想可以收集孩子们游戏中的发力的方法。比如说他们玩飞镖,击中靶心玩飞碟,甩出飞镖的那个用力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弹琴上。孩子们都知道要想把飞镖、飞碟飞得更远,就需要把力气全部甩出去。弹琴也一样,力气甩得越快,弹琴的技术就会越灵巧……
龙爸开讲关注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