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课-22故乡|一个「词语」蕴含强大反讽之力
今天我继续来给大家讲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下面我该重点谈一谈圆规这个词了。圆规这个词属于科学。在鲁迅写小说的时候,也就是当民主与科学成为两面大旗的时候,科学术语出现在五四时期的小说里头,这个是正常的。但是我依然要说,鲁迅把圆规这个词用在杨二嫂身上的时候,杨二嫂这个人闪闪发光了。
首先我们来看杨二嫂是谁?一个裹脚的女人。裹脚的女人和圆规之间是多么的形似,这个我们可以去想非常像。接下来我们再看杨二嫂是谁?是一个公寓心机的一个女流氓,它的特点是算计。这一来杨二嫂和圆规之间就不再是形似,还有了某种神似,这个特别棒。
可是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来分析一下杨二嫂到底是谁?这个我觉得更有意思,他的那个算计,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对物理世界的运算,不是是人文意义上的对他人的暗算。这一来,圆规这个词,它其实和科学和文明完全沾不上边,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愚昧和X恶。杨二嫂和圆规之间哪里有什么神似,一点点都没有,这个就是反讽的力量。可以这样说,圆规这个词就是捆在杨二嫂身上的一个定时炸D,读者一看见它它就会爆炸。我差不多可以肯定,当年那个胡适啊、赵元任这些人看到圆规这两个字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喷出来。
他们一定能够体会到那种从天而降的那种幽默,还有那种从天而降的反讽。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故乡写于1921年的一月,离现在已经小100年了。那个时候圆规这个词可不是现代汉语里面的常用词,他在知乎者也旁边属于高大上的这么一个高大上的一个词,最后却落在那样一个小脚女人的身上,这个是非同寻常的。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我的意思是我们今天去看小说,一定要带上历史的眼光,一定要有能力还原当时的文化语境和语言语境。只有这个样子,我们在阅读经典小说的时候,我们所获得的审美K感才更加宽阔。但是无论如何,我想说圆规这个词,它毕竟属于当时的高科技。在故乡这个小说里面,他还是突兀的跳脱的,他和故乡这个小说整体的语言氛围其实并不相融。比较下来,如果鲁迅先生说杨二嫂像两根筷子,我觉得倒更贴切一些。
那好吧,我把鲁迅的这段文字读给你们听一听,鲁迅是这么写的。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臂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龙爸开讲关注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