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课-29受戒|汪曾祺如何赋予小说「清逸」和「唯美」?
今天我继续来给大家讲受戒这部小说。第四个我们要说一个脑小说,终于到了他的第三部分了。我想知道一件事情,戏剧冲突在这个第三部分出现了没有?悲剧上演了没有?我的回答是没有,一点影子都没有。
经典文学课-29受戒|汪曾祺如何赋予小说「清逸」和「唯美」?
今天我继续来给大家讲受戒这部小说。第四个我们要说一个脑小说,终于到了他的第三部分了。我想知道一件事情,戏剧冲突在这个第三部分出现了没有?悲剧上演了没有?我的回答是没有,一点影子都没有。
我们还是来看文本,这个时候的名字已经受戒了,受完戒了,那个小英子划船去接他。小说里面是这么写的,划了一起,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好不当,你也不要当上一位好不当,又划了一起。看见那一片芦苇荡子了,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名字的耳朵旁小声说,我要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名字?眼睛鼓得大大的,你说话。明子说,什么恩呐,要不要名字?大声说要。然后两个年轻人兴冲冲地划船,把小船划进了芦苇荡,也就是水面上的那个高粱地。再然后他们的爱就有了行为,还把那个水里面那个水鸟给惊醒了。
这个结尾太美了,近乎是正如我们古人所说的那样,言以尽而意无穷,这正是汪曾祺所擅长的。我还是要问,这段文字里头究竟有没有冲突?其实还是有的,那就是受戒与破戒。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汪曾祺不在意所谓的重大题材,他没有兴趣,他也写不动,他有他顽固的文学诉求,那就是生活的那个基本面。在汪曾祺看来,这个基本面才是文学最为要紧的重大题材。具体一点说,就是日常,就是饮食男女。落实到受戒这篇小说,它的基本面就一个,那就是爱。
这个呢,是人性的刚性需求,任何重大的理由和历史境遇都不可阻挡,你要是想阻挡我,那我就一定要突破你。但是这种突破不是鲁迅式的,他没有爆破,他是沈从文式的,当然也是汪曾祺式的,他是绵软的低调的。它的基本器械与工具就是美,落实到小说的文本上说,其实就是两条,一个轻易,一个唯美。
汪曾祺写小说通常不做刚性处理,相反他所做的是柔性处理。柔性处理就是小说不能构成势能,也就是无情节。汪曾祺的小说是很有意思的哈他很讲究结构,但却没有情节。他不需要势能,他要情节干什么呢?说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汪卫小说,原因就在这儿,他根本不需要情节。
那么汪曾祺的轻易和唯美是如何完成的呢?在收集的第三章,汪曾祺不只是描写少年,他还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那就是少年视角啊。我也可以发明一个概念,叫准童年视角。这样的视角可以最大限度的呈现少年的懵懂与无知。这样的写法有一个好处,它成全了美。这样的写法也有一个坏处,它规避了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