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课-34项链|「中式」的《项链》竟变得「漏洞百出」
今天我继续来给大家讲莫泊桑的项链。关于项链这个短片我真的已经说完了。我真正想说的是另外的一件事情,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就在几天前,一位朋友看了我在中山上的专栏,特地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你把别人的小说分析的那么仔细,虽然听上去还蛮有道理。是你怎么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呢?你能确定作者就一定是这样想的吗?我不能确定作者是怎么想的,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关心作者,我只是阅读文本,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补充说,我也是写小说的,每年都有许多论文在研究我的作品。如果那些论文只是证明并非宇这么写,是因为毕非语确实就是那么想的,那么文学研究这件事情就可以移交到大队去了。
警C可以通过审讯作者来替代文学批评。实际上没有一个警C会那么干,也没有一个作家会在文学审讯的记录上签字。小说是公器,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就不是为了印证作者想法。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读者的福,也是作者的福,只有少数的读者和更加少数的作者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所以,关于项链,我依然有话要说。
我所说的这些,莫泊桑也许想过,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一切都来源于那一天,也就是2015年的7月11号。就在那天的下午,我在电脑上做了一件无聊的事情。其实也可以说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把项链这个小说重写了一遍。当然了,所谓的重写是不存在的,我只是在电脑上做了一个游戏,我把玛蒂尔德的名字换成了张小芳,我把玛蒂尔德的丈夫陆瓦塞的名字换成了王宝强,把富婆弗莱斯杰的名字换成了秦小玉。几分钟之后,汉语版的而不是翻译版的项链出现了。
故事是这样的。2005年在北京一位秘书王宝强的太太张小芳,因为虚荣,他向富婆秦小玉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参加部长家的派对去了。派对结束后,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王宝强和他的太太四处打工。十年之后,也就是2014年,这对夫妇终于还清了债务,他们在国庆长假的张家界遇上了富婆秦小玉。秦小玉没有能够把苍老不堪的张小芳认出来,然而张小芳十分自豪地把真X告诉了秦小玉,秦小玉大吃一惊,反过来告诉了张小芳一个真X,那串项链是假的。
虽然是自娱自乐,但我的游戏依然有它的理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