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脸读懂中国史-08竹林七贤:名士的风度:为什么“不孝”反而成了魏晋风度
今天咱们聊一聊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贤、刘林、王荣,这些名字不用都记住,记住嵇康和阮籍就差不多了。他们七个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其中最著名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嵇康和阮籍。
30张脸读懂中国史-08竹林七贤:名士的风度:为什么“不孝”反而成了魏晋风度
今天咱们聊一聊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贤、刘林、王荣,这些名字不用都记住,记住嵇康和阮籍就差不多了。他们七个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其中最著名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嵇康和阮籍。
说到竹林七贤或者是魏晋名士,大家肯定会想到很多熟悉的句子。比如说是真名士自风流啊,又比如说目送归鸿,手挥无弦,这都包含着一种洒脱超俗、放D不羁的人生态度。竹林七贤把这种自然率性的民事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影响到了后世的大部分的文人。比如说陶渊明啊、苏东坡呀,都可以说是名士的代表人物。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竹林七贤是世人人格独立的开端。不过啊,我们还得知道魏晋风度,就是魏晋名士的风度,除了他审美化、艺术化的那一面以外,其实还有批判和抵抗的那一面,就比如说陶渊明吧,他除了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也流传下来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五斗米指的是近代时候一名县令的每个月的俸禄,陶渊明为了不向骄横跋扈的上司低头鞠躬,宁愿不当县令,这就是魏晋名士的风骨。
那么,到底是什么思想资源促进了这样的风骨诞生呢?我们知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在秦朝是用法家思想来治国的。到了汉朝独尊儒术,儒家异军突起才成为主导思想。而先秦很有名的道家却一直游离于正统之外。竹林七贤以及这些名士的意义就在于他们在动荡的魏晋时代,把道家思想纳入了思想体系之中,并且把这种思想现实化、行为化。那这些名士就是靠着道家思想来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
虽然孟子曾经说过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儒家毕竟还是入世的思想为主。而中国士大夫如果是混得不如意,他们要出事,要归隐,要另外建设一个精神家园,那主要还是要借助道家的思想。这个就叫做儒道互补。明白了儒道互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魏晋明事实这样的一群人。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所谓的魏晋风度?其实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说阮贤刚才说了,他也是竹林七贤之一,阮贤是阮籍的侄子。阮贤曾经跟同族的几个兄弟一块儿喝酒,但这几个人都喝酒不用酒杯,几个人围着一个大的酒坛子,就这么从酒坛子里咣当咣当的喝酒。这个时候,一群猪闻到了酒香也跑过来喝,那阮贤就直接跟猪一块抢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