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脸读懂中国史-12“李杜”:你更喜欢谁:诗歌为什么会渐渐用来“讲道理”
这一讲,我们来说说你一定知道的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这两位诗人被称为唐代乃至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
李白和杜甫出生年代差不太多,李白比杜甫要早生11年,比杜甫要早死八年,但是早生了这十来年十分的关键,因为他的这个年份正好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们先来看看李白和杜甫这两位的生平,李白25岁离开四川,正好碰上了开元盛世的末尾,在天宝元年,也就是742年,李白成为了唐玄宗的供奉翰林,就是我们俗称的御用文人。但是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实在跟长安的Z治规则不太合拍。杜甫后来不是说吗,说他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所以李白得罪了高力士和杨贵妃,他们俩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还不到两年,李白就被要求离开长安。之后李白花了十多年游历天下,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那个时候还有报国之志,当时唐玄宗逃往四川,各地亲王众将都起兵救援,皇帝李白就投靠了一位叫永王的李陵,但没想到永王跟已经登基的太子就是唐肃宗不对付。唐肃宗最后派军队灭了永王,李白当然受了牵连,背叛流放到夜郎,就现在在贵州,好在走到四川的时候就被朝廷赦免了,从此李白就漂泊江南,直到两年后去世。
说完李白,我们再来看看杜甫。杜甫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35岁之前,35岁之前,杜甫可以说是到处游历,虽然应试屡屡落地,但是杜甫仍然过着豪放不羁的生活,尤其是他32岁的时候遇到了李白杜甫,对李白非常的仰慕,所以两个人一起过了一段很快活的日子。35岁开始,杜甫没考上进士,但是他定居在长安,直到安史之乱开始,那个时候杜甫已经是44岁了,可是只当了一个非常小的官职,叫兵曹参军,而且就在那一年,他好不容易从长安回到家里,却发现自己11岁的儿子已经活活饿死了,这说明杜甫家里的状况非常糟糕。安史之乱之后,杜甫也去拜见过新皇帝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这就是后来我们说杜拾遗啊这个名词的来历,但是杜甫又很快的得罪了这位新皇帝,758年他离开了朝廷,再也没有回来。
离开朝廷后,杜甫在动L的唐朝大地上面漂流。就在这个情况下,他写出了著名的三吏和3别。三吏是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都是杜甫描写现实的名篇,而杜甫也因为这些诗被称为诗史,就是用诗歌来写历史的人。
杜甫一生中第三个阶段是从759年开始的,这时候杜甫已经48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