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角下的中国史-31燕云十六州与凡尔登条约
在东西方历史上都有分割领土的事件,在古代中国最著名的应该就是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了。在同时代的西方就是签订凡尔登条约,同样都是分割领土,但是这两件事的性质却完全不一样。
首先我们先来讲一讲石敬瑭这个人。石敬瑭是山西太原人,自幼对兵法十分的感兴趣,因此他十分喜欢阅读兵书。后来他得到了代州刺史李嗣源的赏识,在当时那种兵荒马乱的社会形势下,刺史可就相当于土皇帝了。随后这石敬瑭追随李嗣源南征北战,并拥护李四元的兄弟李存勖称帝,由此建立了后唐政权。后来在石敬瑭的劝说下,李嗣源夺取了皇位。
在李嗣源去世之后,后唐政权又经历了一场皇位之争,最终李从珂成为了新皇帝。当时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手握重兵,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由于石敬瑭的势力太强了,新皇帝担心他会造F。石敬瑭则害怕皇帝嫌弃自己的势力太强会想方设法的陷害自己交出兵权。双方就这样猜来猜去,都不敢轻易采取行动。
最终石敬瑭迈出了第一步,他向皇帝申请调任别的地方担任节度使,想看看皇帝有什么反应。石敬瑭这是要做什么呢?他是想以此来测试皇帝对自己的态度,因为皇帝肯定知道他不愿意离开,提出这个调任申请只是在表达诚意而已。如果皇帝信任他,就会驳回他的请求,放心的让他待在老地方。如果皇帝不信任他,那巴不得他赶紧走,这样就可以削弱他的实力了。
那你觉得皇帝明白石敬瑭的用意吗?他当然明白了,皇帝觉得石敬瑭早晚得造F。那既然你提出请求了,我干嘛不同意?所以皇帝不仅同意了,还催促他赶紧走马上任。
石敬瑭一看,嘿,这不就是明摆着不信任我吗?那这么看来,皇帝早晚会找我麻烦,于是石敬瑭也不顾及什么君臣之情了,直接指责皇帝的皇位来路不正,要求皇帝赶紧让位。皇帝一听,呵这还得了,于是出兵讨伐石敬瑭。这位节度使就算再厉害,也抵挡不住国家大军的进攻,很快他就落于下风了。
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另一个强大的势力契丹。契丹是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于907年建国,史称辽契丹人骁勇善战,很快就征服了北方草原,后来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燕云十六州,但是一直都没能成功。这燕云十六州主要包括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