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兴亡中国史-24鲜卑华化:没有哪个皇帝,像北魏孝文帝那样主动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显白哗哗。也许大家听了这个名字觉得有点生疏,因为我们历来都讲鲜卑汉化。这不是我口误,是故意的,因为我觉得画画更能代表历史的真X。
千秋兴亡中国史-24鲜卑华化:没有哪个皇帝,像北魏孝文帝那样主动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显白哗哗。也许大家听了这个名字觉得有点生疏,因为我们历来都讲鲜卑汉化。这不是我口误,是故意的,因为我觉得画画更能代表历史的真X。
前辈为什么喊话呢?应该讲,这是北魏孝文帝,是拓跋宏他主动的。我们前面讲过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上层人物内迁以后,主动的或者被动的接受华夏的文化,接受汉族的这些文化礼仪。他一般开始都是被动的。但是北魏孝文帝却是从一开始就是主动的,就是有意识的。所以他取得的成果也是最大,他进行的改革也是最彻底。
首先。他欠多了样。原来最早的时候鲜卑的根据地,他第一代的首都是在圣洛,就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以后扩展了,那么迁到了平城,就今天山西的大同。
但是到了孝文帝的时候,他认为一个迁都到洛阳。但是当时鲜卑的贵族,包括龟孙鲜卑的那些汉族大臣,大多数人是反对的。你好好住在这,为什么迁到洛阳去?要知道周洛阳经过多年的战乱,本身连宫殿都没有,对吧?而且生活在北方都惯了,你要到在一起干嘛?所以孝文帝不得不采取一种策略,他不如迁都。他说南征,所以隆重的到宗庙里祭祀,然后发布文告。就是我现在要南征,这个大臣阻挡不了他。
因为南方政权在,我要统一,那么要南征,所以带了一支几十万大军从车上一路上正好碰到阴雨天气,道路泥泞非常艰难。最后。已经到了洛阳这一带了。大臣们看他还是继续要往南,所以那天早上他召集部队要准备出发。大家跪在他面前请求他好了,不要再难争了,部队大家受不了,而且现在天气也不好。这个时候孝文帝就正式表态了,你们要我不难证可以。但是根据我们发展,我们首都必须迁到洛阳。你们答应我迁到洛阳,事前他也当然了,做了几个大臣的工作,有人就出来响应,但是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所以后来孝文帝没有,就说好你们赞成的分左右两边站。
眼看赞成迁都的人少,不赞成迁都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有一位贵族就出来高呼,我们现在讲了一番道理,是应该赞成他带头过来。这么一讲,大家听出来了,这个是皇帝已经下了决心了,纷纷再重新归来。这样总是定下来迁都。
这个时候,其实洛阳经过连年的战乱,原来曹魏收的宫殿早已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