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课-28路西法效应:好人为什么会变成恶魔?
从第二个模块的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到第三个模块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逐渐从个人走向了群体。从这讲开始呢我们将进入第四个模块,也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我把这一模块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将分析为什么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也就是是我在这门课开头提到的四大公理之一,以及我们如何在社会的巨大影响中保持独立。
第二部分,我将探讨社会阶层这个话题,交给你打破阶层固化的前进路径。最后一部分,我将与你一起寻找在社会与文明的演化中自己的价值与归属。其实呢。一模块儿的任何一个话题,在大学里都可以成为一整个学期的课程。但是通过窥其一角,我希望能带你领略心理学的广博。要真正洞悉人的行为与动机,心理学必须要和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学等等多个学科进行深度的交叉。这既是心理学研究挑战大的原因,也是它的了不起之处。今天呢我们先从社会规范开始了解人的社会属性。
在日常生活中呢,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电梯里大家都是面对电梯门站立保持安静。即使你和你的朋友在等电梯的时候兴高采烈地谈话,一进电梯门之后,你们俩就会停止说话,面向电梯门站立。当然了,如果电梯里只有你们两个人,你们也许还会继续刚才的谈话。也许还会面对面,但不会是一个面对电梯门,而另外一个背对电梯门。在电梯的任何地方,没有贴着警示写着,你不能说话,你必须面对电梯门站立。但是呢我们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按照这种不成文的规矩来行事。类似的整齐划一的行为模式在社会上比比皆是。比如说在公交车上,你会给老弱病残孕主动让座;比如逢年过节,如果你收到祝福的微信哎,你会发祝福信息回去;比如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面对红灯,你也会停下来等待。
这是为什么呢?从个人的层面上讲,这些行为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从社会的层面上讲,这些行为是遵循社会规范的表现。所谓社会规范就是在一种文化下,所有成员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行为标准。在很多时候呢,社会规范都是内隐的,而非外显的,内涵的内,隐藏的隐。比如这电梯里边并没有贴上应该如何乘坐电梯的指示。这个时候我们对社会规范的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做完全一样的举动,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从众。第二种呢是根据权威人士的指示来做出相应的行为哎,这种称为服从。在大多数社会情景下,有些人的确比另外一些人更有权威……
龙爸开讲关注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