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求生记:从东汉到三国-17皇帝卖官,绝无仅有的汉末乱局
在前面几集的音频节目当中,我们讲了汉代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以及物质的生活。从这集开始再回到东汉后期的Z治局势。东汉王朝在外戚、宦官以及外朝的纷扰斗争当中持续的弱化。公元166年,进一步就爆发了所谓的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发生的结构性因素来自于宦官势力在地方扩张和已然形成的氏族直接冲突。氏族们进行了双重阵线的廉洁积极抵抗。宦官势力在地方做大,一重是中央和地方的连接,动员中央的外朝力量来对付地方的宦官养子。另外一重是氏族之间同仇敌忾的结盟,互相深远,彼此呼应。双重的连接使得发生在地方上的争执很快就上到中央,激起了中央、外朝氏族的严重危机感,还有强烈的团结意识。这些人越聚越多,而且他们聚集的动机和目的也就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为了要反对和抵Z宦官。于是当然也就相应刺J了宦官的高度警戒。
公元166年,针对外朝氏族带有敌意的季节,宦官发起了反扑,将当时被视为是清流领袖的李英给抓了起来,接着牵连了许多氏族,都被下狱。一年之内,皇帝下令特赦,将这些人放出来。但从此禁锢意味着他们都上了永不录用的黑名单。前面我们也提过,这份禁锢的名单要说明三副,意思是有三个不一样的单位都要登记,未来严格管理,绝对不让他们再有进到朝廷当官的机会。用这种方式,宦官得以将部分对他们敌意最深、在地方上看他们利益冲突最严重的氏族从中央朝廷赶走,让他们无法再继续借由中央的官职来进行对抗。
试图用来对抗宦官最主要的力量是一套品评人物的价值标准,还有他的修辞,这是他们在自觉受到威胁、压抑的情况底下发展出来的一种精神武器。党固让他们和宦官的冲突表面化,剥夺了他们在朝中的官职,就只会更激化。他们用这套价值来批评、来攻击宦官,结果是党锢之祸就使得东汉时期的士气更被激得更加的高昂。一方面氏族内部的团结意识更强了,另外一方面氏族跟强权对立,他们的立场跟态度也就变得越来越激进了。
前面我们提到外戚当政,东汉Z治的关键不在皇帝,而在于皇太后一朝的Z治现实,就看其中有没有皇太后,以及到底是来自于哪一家的,谁在当皇太后。汉灵帝在位的时间是公元168年,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又窦太后,窦太后的父亲窦武是真正的朝廷权力中心,窦武拉拢了外朝的陈凡,这等于是外戚和外朝联合起来控制了朝政,他们心目当中最大的敌人当然是宦官。于是不断的明的暗的和窦太后谋划要彻底消灭宦官,他们的动作引发了宦官领袖的警觉和危机感。宦官挟持了皇帝发动Z变,逼迫窦太后迁到南宫……
龙爸开讲关注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