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游戏:人生的意义-27换个环境看游戏,就没有「玩物丧志」一说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会来聊一聊游戏错了吗?前段时间中国电竞队伍IG赢得了2018年英雄联盟世界冠军的时候,无数玩家在社交网络上欢呼雀跃。一位老玩家说,你听到了年轻人的欢呼,是因为他们不被理解的少年与现在在此刻得到了证明。
爱与游戏:人生的意义-27换个环境看游戏,就没有「玩物丧志」一说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会来聊一聊游戏错了吗?前段时间中国电竞队伍IG赢得了2018年英雄联盟世界冠军的时候,无数玩家在社交网络上欢呼雀跃。一位老玩家说,你听到了年轻人的欢呼,是因为他们不被理解的少年与现在在此刻得到了证明。
很多年来,只要提到游戏都会被主流社会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比如说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网瘾少年,总之就是觉得游戏不是个好东西。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其实是我们东亚文化圈里常见的,在西方社会却没有这么常见,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说我们东亚文化圈的人特别容易游戏成瘾吗?还是说东亚文化更在意这种现象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放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语境下,游戏是怎么被理解的。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先界定一下概念,就是我们在说的游戏到底是指什么。实际上围绕着游戏的讨论,英文里面是有两个关键词切入的,一个是play,一个是game。这两个词我们在中文里都翻译成游戏,但是他们的内在含义实际上非常不一样。
比方说像play这个概念,其实泛指更加松散的游玩的形式。从浅的来说,像小朋友平时玩沙子,或者玩各种玩具,这个是play。从深的来说,法律、艺术、文学这些所有重要社会制度里面,我们看到的游戏元素也可以算作play。而game所指的其实是一个更加结构化的主体,是在一个有着明确的结构,然后玩家通过行为获得明确反馈的这么一种互动性的媒介。电子游戏其实就是game在当代的一个非常媒介化的表现。但是在中文里面,这两个词本身都是翻译成游戏的,所以这个其实会带来一些迷惑和认知上面的局限。在这门课开始之前,我们还是跟大家理清这门课里面涉及到的游戏使用的是最广泛的概念,就是说既包括play也包括game。厘清了概念以后,我们接下来就正式进入这节课的第一个话题,不同文化对于游戏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相信听这门课的大家主要都生活在儒家文化为主的东亚文化圈里。我们就从儒家文化说起。我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是从二十四史里面挑出和游戏相关的史料,然后分析其中游戏的人是什么样的身份,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社会评价。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24史里面纵情游戏的这些人,要么是昏君,要么是佞臣,要么是奴仆、贱妾,要么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