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点人文通识-36死亡|奔赴永恒
这个问题也问陈铭老师,你恐惧死亡吗?那肯定恐惧,人怎么可能不恐惧死亡?我们有了科学,然后在生物科学上不断的延展,医药都是在延续我们的生命。然后在基因我们从根本上看能不能解决死亡的问题。当然现在我们的技术前景还是光明的。
现在更多的尤其是生命科学认为死亡不是一个必然。死亡是一种病症,或者说衰老和死亡本身也是一种病。如果是一种病它就可以治了,是一种病它就可以医好了。所以我们现在采取了更在这种理性主义的驱动下,采取了更切实的方式来改变。我们对于死亡的抗争方法,就不再是之前的思辨的、哲学的、宗教的、幻想意义上的。我们现在希望这就是既然彼岸那么飘渺,既然转世无法确定,那把此生尽可能延长。所以我们有了更多的方法,我们有了基因技术,我们有了器官移植。其实基因技术的原点就是器官移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俄罗斯富商他就觉得自己如果得了心脏病,那要换一颗心脏,可是去哪换呢?叫别人挪一颗心脏给自己不现实。那要不提取一个自己的体细胞,克隆一个自己,这个自己跟自己的DNA完全一致,把他的心脏挪到我身上,没有任何这种排斥性,好像克隆一个自己也不叫一个人。那娶了他的心脏是不是也不属于杀R,属于一个医疗手段。
在此基础之上,然后大量的资金投入赞助他。有了克隆技术,整个基因科学才一步一步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延展出来。所以你看真的死亡是一个终极驱动力,没有谁能够回避掉。就这个话题和这种驱动力的覆盖,我自己第一层的恐惧还在,也是怕疼的。但第二层我真不恐惧,为什么呢?因为我遗嘱已经立好了,我听节目网友亲友不要担心,我身体健康的很。
今天晚上接到无数电话,到底提到自己没有,是因为陈教授当时突然离陈教授走的时候64岁,他可能走的是特别突然,因为是脑溢血,他一走他没有遗嘱,带来一个大的问题,他的财产,他的学术财产,知识产权的东西完全都没有交代,包括对于家人的安排,这个事儿就给我极大触动。后来我就当时就随机去查了一下关于遗嘱这件事情。我发现在我们当代,就中国40岁上下的人开始立遗嘱的特别多。
因为有各种不可确定的因素,是就有一些突发的偶发的事情。那你提前把遗嘱立好,可能算是对你自己和家人的一个交代安排。后来我就受此启发,我就把一些我的家人都怎么安排,包括我的财产,都已经写好了,放在一个地方了。万一我要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