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学科学-14中华大陆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地质博物馆
在前面节目里我们已经浏览了很多的国家,了解了这些国家的地理特点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在最后两期节目中,我们回到中国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去了解一下中国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人类发展史。
逛博物馆学科学-14中华大陆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地质博物馆
在前面节目里我们已经浏览了很多的国家,了解了这些国家的地理特点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在最后两期节目中,我们回到中国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去了解一下中国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人类发展史。
想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地质博物馆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座博物馆始建于1916年,设有宝石厅、矿物岩石厅、史前生物厅等诸多展厅。博物馆一共收藏了超过20万件的地质标本和生物化石,其中包含了全国闻名的巨型山东龙模型、中华龙鸟化石、北京人化石、元谋人化石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与方解石、精从标本、晶型蓝铜矿、天然蓝玛瑙等国家级珍宝。无论从展品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中国地质博物馆都称雄于亚洲其他同类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那么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有哪些地形呢?这些地形对世界地理环境又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
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这些山脉构成了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在第一级阶梯里,我们有熟悉的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出名的要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第一阶梯的北部和东部就是第二阶梯,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组成,平均海拔在1000到2000米之间。再往东走,跨过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我们就来到了等级。第三阶梯,平均海拔5000米以下,这里有我国主要的平原,比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很适合人类的活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就分布在第三级阶梯。
中国的地势为什么是阶梯状分布呢?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小型的断层岩石,这种台阶状的花纹是地壳运动压迫岩石,使岩石错位而产生的这就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一些高山形成的过程。我们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例,喜马拉雅山脉是印澳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现在的印度板块仍然以每年大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所以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青藏高原也是板块运动形成的,距今八千万年前,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漂移,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印度板块不断的向北推进,向着亚欧板块下方插入,青藏高原就此形成。青藏高原不是一次就形成的,其抬升过程既不是一次性的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