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居住史:从简陃到奢华-12建筑,在人与自然之间
这本书从一开始策划到最后成书,我都参与其间。所以这本书应该说我读的是非常的仔细,也从中从老方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真的是受益匪浅。
老头有一个开宗明义的观点,就是说虽然我们老说我们热爱自然,大自然多么的美好等等,其实大自然对人类可不那么友好。大家想一下,如果真的让你一个人身处大自然中,可能几天下来你就活不下去了。那么是什么能够让我们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呢?其实是房子就是人类的建筑,他把大自然的那些比较恶性的东西,狂风暴雨、严寒酷暑挡在外面,把大自然那些和风细雨、阳光蓝色的天空,美好的这一面再留给我们。所以说房子就特别像是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一个过渡,或者说一个门厅一样,能够让我们自然的领略到大自然的好,也能够抵御它的不好。这是老冯给我一个很有启发的说法。
我觉得我们普通人,其实虽然房子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笔资产,但是我们并不是一个建筑师,我们也不需要画图纸,即使看不懂建筑其实也没关系。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看跟建筑相关的书呢?我觉得它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通过了解这些建筑,你可以学到一种我称之为叫工程思维。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用一种工程师的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待他。比如说像老冯这书里头,在他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会那么提纲挈领的把人类几千年,古今中外,遍布五大洲七大洋的建筑,他就有几个动作给概括出来。包括我所说的这种工程思维背后它是什么呢?他就是对这种结构、材料、空间等等这些东西的这种理解和处理。
比如说结构,我记得我曾经派一个海外的建筑师参观咱们国家图书馆的数字馆。那是一个新盖成的建筑,非常的漂亮。我进去之后,他他就用手扶着中间的一根很长的一根儿钢铁的一个钢筋。他说这个楼所有的重量都集中在这一根钢筋上。我才明白建筑师看建筑的眼光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看到的都是窗明几净,都是那些非常现代化、非常酷的那些东西。他看到的就是中间的那根钢管,真的是。
包括建筑给我们的那种节奏感。你看结构节奏,其实比如说我是编辑,我要写一篇文章,对这些东西也要有所讲究。说到材料就更是这样了。我们看建筑材料跟一个建筑的质地,跟一个建筑的调性其实是很有关系的。包括他带给我们的这种审美上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