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他的时代-03考试人生
19世纪末的中国,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梁启超自广州北上前往北京参加会时,不知道将来自己的命运,只能住在同乡的会馆中,关注北京城市的风貌、人情以及准备科考。大家好,我是许知远。这张我特别想展现一个少年的巨人,少年得志,但终于有机会进入一个更大的一个全国性舞台。
19世纪末的中国,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交通工具的革新令一切生活变得便捷起来。从前经常要走上几个月的科考之路,如今只需要几天,而同时通行了数百年的科举制度依然在发挥作用。读书人要不断的被困在考棚之中,参加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在其中耗费掉自己的光阴,其中最幸运的会成为天子门生。
1890年,梁启超自广州北上前往北京参加会试,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帝国的首都,与他一起参加科举的还有后来的民议界巨子汪康年、北大校长蔡元培、状元资本家张简,以及后来出任伪满洲国总理的郑孝婿。不过此时他们彼此都不认识,更不知道将来自己的命运。梁启超也只能住在同乡的会馆中,关注北京城市的风貌、人情以及准备科考。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太喜欢考试的一个民族了。我想想我小时候从小学、初中、高中、高考生活在一个无穷无尽的考试中。而且我觉得我有些同学这么变T,明明都考上大学了,还要考这个证书,那个证书,选修不同的专业,拿到一个又一个学位,然后考试,好像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一个特别中心性的角色。所以我也觉得很有趣,就是我的那些很优秀的同学,但他突然有一天进入一个不需要考试的社会的时候,他们会产生某种困惑和迷茫,好像突然找不到人生的动力所在了。
如果你注意看到梁启超那个时代,那个科举为中心的时代,这种考试更是一个整个生活的一个中心。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按照某种节奏来进行的。比如我平时上班是一个这种,我们不是996,我们公司对我们是一个每天上班的一个时间和节奏,然后交通的节奏。然后在过去其实你的生活对于很多的读书人来讲,尤其所谓的帝国精英,他们整个的人生节奏其实是按照考试的节奏发生的。三年一次的乡试可以考中举人,三年一次的会试到北京去考。如果考中就得了进士,就成为帝国的统治阶层的一员,进入翰林院或者到地方当官也好,他的命运会整个发生改变。就所谓的鲤鱼跳龙门嘛,而且很少有人能够一次性考中的。所以很多人的人生就是围绕着一次一次的考试产生的。
而且比如三年一次,这个机会失去了,他就会再重新回来度过自己的沮丧困顿,重新再准备下一次的考试。所以整个人生节奏是为考试决定的。张启超也一样……
龙爸开讲关注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