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美-26千古悲歌易水寒
上一讲我说到中国的上古神话,用了一个词,慷慨悲歌。一个人遇到不幸的事儿,还有心思唱歌吗?当然可以有。这一讲我就带你读一段史记刺客列传里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人遇到不幸的事情仍然放声歌唱的故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伟大的纪传体史书。什么是纪传体呢?就是他按照一个一个或者一组一组的人物来写历史,所以同时他也是非常棒的传记文学。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的秦国非常厉害,连续吞并了很多国家。而燕国就在今天的北京和河北这一带了,是个很小的国家,完全没有能力对抗强大的秦国。当时燕国的太子丹他非常害怕,最后想了个主意,找到刺客荆轲,给他准备了最锋利的小刀,请他去刺杀秦王嬴政。
什么是刺客呢?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职业杀手。但在史记的年代,司马迁所推崇的刺客不是为了钱就去杀R,而是士为知己者死,为了报恩或者感激赏识自己的人,就去帮委托人行刺。荆轲觉得太子丹这么赏识自己,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要豁出性命去报答他在那样的年代打仗,不全凭两军对阵,接近和刺杀对方的主脑也是制胜的手段。至少荆轲和太子丹觉得如果刺杀秦王成功,三国的危机就可以缓解了。当然了,你今天熟悉历史的话就知道这个想法本身是有点幼稚。
这一讲我们要听的这段古文,就是荆轲出发去行刺太子丹,和朋友们为他送行。这段古文稍微有一点点长,当然所谓长也不超过100个字。我稍微念慢一点,你细细体会,最好打开文稿对照着听。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祭足渠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质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我先解释一下,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荆轲的事,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子来送他。
到了易水河边祭过路神,准备上路。高渐离击打住就是一种乐器。荆轲和着他的拍子唱歌,歌声悲伤凄婉,大家都听落泪了。接着听原文。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这段话是说荆轲又往前走了几步,唱着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回还。他的歌声变成了慷慨激昂的调子,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头发竖起来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