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场:考古大师课-20【宋代】赣州慈云寺:北宋遗物的腐朽与重生
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江西赣州慈云寺塔出土北宋文物的一些清理和修复情况。
赣州慈云寺塔基本的概况是赣州慈云寺塔又名舍利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就公元1023年。慈云寺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东段的赣州文庙小学院内。慈云寺塔由塔基、地宫、塔身、塔刹四个部分组成。塔原高是49.9米,现高42米。塔身的平面呈六角形,共九层塔,中心是空,内结构为穿臂式绕平座,塔顶安装有连包形状的铁塔上,清光绪23年,公元1906年,塔外廊原木构尽被焚毁,仅残留中空的塔身土构部分。
2004年赣州市Z府,拨款将飞檐回廊进行维修复原工程至内部大修时,在塔身第四层转角内壁发现了一个暗龛,龛面宽是55厘米,高一米17厘米,深33厘米。内有大批的纸卷、书画的残片、经卷以及照相像、建筑彩画等零散文物。这些文物的保存状况无序损毁严重,造像倒正,放置不一,彩绘泥塑像还是破损的,就是残缺的色彩剥落。木雕造像或经刀刻或火烧经验,整体板结成纸砖纸件绘画的残片的酥脆化很严重,其间的混杂的厚重的漆片剥落碎片,属于残损的部件,并有坍塌的砖石,砸在其上。
2006年受国家文物J委派,我多次赴江西赣州,检视这批文物,并制定了文物保护方案。首见到这批残损的文物,随支离破碎在绘画残片上,多有精美的描摹或者与着色,都展示了这批北宋出土的残碎的历史、艺术与科学的价值,也为这批文物的修复难度感到非常困惑。同年年末,此批的文物被整体装箱,平安运抵北京,正式开始文物的整理与修复工作。并于当年组织国内多家单位各类权威文物学会专家,对慈云寺塔文物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
这就是第四层的暗刊,开启后的文物的杂乱堆放的情况。只见书画类的文物出土状况,就在交接的时候都是就这么用红绸子包的一堆的残片,残片中可以见到各种绘画的形,而且一般的就是有纸类底子,另外还有个卷类上的有的彩画,按照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解。第一步就是分拣较为完整的大块的残片。当时我领回这些首都博物馆,这些修复人员都发了愁了。王老师你怎么带回这么一大堆的破烂?按照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我当时就想进行分拣。讲到这个我就因为讲到有时候大的墓葬考古发掘,有很多很多残碎的陶片,陶片反正都运到室内的时候,有济公进行多种尝试性拼对,最后有的是顶斗笠尊,什么样的就形状都有。粘好了以后,缺失的部分用那个石膏来去补形。而且早期早些年在展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