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谜团-18《论语》里最美好的生活状态
我们读到了论语先进篇的第25章。上面说的是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故冯令者。
子路在做大夫家臣的时候,要职高去掌管费。或者有时候念作碧这个地方,这是个地名。孔子对这件事情不以为然,所以他就骂子路,说这是害了别人家的孩子。孔子了解诗句,也很了解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他很在意什么样的学生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所以马上就看出了职高。我们之前也提过孔子对子高,他的评语是才耶鲁意味着他笨笨的,还没有学的好,所以并不适合去掌管像费或B这么敏感复杂的地方。
子路也很聪明啊,他明白老师的立场,他就自我辩白说,在费那个地方,有老百姓需要被服务,有土地,有无辜需要被管理,你就可以在工作上面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叫做学习吗?意思是说你不能因为趾高平常读书表现不好,你就觉得他笨笨的,做这个事情一定不能胜任。他可以在管理费这个工作上面去学习。老师你应该这样子同意我,支持我。但孔子的聪明的孔子一下就看穿了此路的用意,就直接点明了回答他他就说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就讨厌那种利嘴会讲话的人,指责指路强词夺理。
明知道孔子的意思是子高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你害了子高,也害了费这个地方的人民,但是你讲话就偏偏要转移焦点,说,管理费的人民的土地的粮食来这种学习,你最糟的效果就是要让道理讲不下去。孔子没有跟子路讨论什么叫做文学,或者是去担任一个管理的工作,去管理费能不能学,这不是重点。所以干脆孔子就不跟这样的一种闭嘴爱说话,爱转移焦点,用这种方式来说话的人继续说下去了。
论语先进篇最后一章,这也是论语全书几乎是最长的一章,这一章开头的时候描述了这个场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失踪,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获之尔,则何以在?
这个场景是四个学生陪坐在老师的身边。孔子就说,别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就觉得我跟你们不一样,就觉得有代沟,我不了解你们。你们平常一天到晚就感慨说没人了解,我没有人能够知道我在想什么,没有人能够体会我的感受。这样,如果有人能够了解你们,能够信任你们,愿意重用你们,那你们要做些什么呢?
接着,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思虑,因之以接近,有也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