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世说新语》-02学问:不仅要学,还得问
上一集里我给你讲了几个世说新语里记载的关于美德的故事。我们认识了礼贤下士的宸帆,为人着想的雨量,同情弱者的顾容,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集我亲爱的朋友你好,请添加微信19008522,进全网课程分享更新群微信19008522。
我来讲讲世说新语中关于学问的故事。你还记得吗?我在介绍世说新语这本书的时候,曾经说过,世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可知识文化不是生来就有的,要通过后天不断的努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勤奋就非常重要。
世说新语里就记载了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叫殷仲堪。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世说新语这本书里的常客,出场率很高。后面我还会讲到它,殷仲堪最有名的一句话是3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舍本见将。在这里,建是中间的,坚强就是坚强的这个强字,意思就是我三天不读道德经这本书就觉得舌根发麻。
道德经你可能听说过,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作品。老子姓李,名耳耳,是耳朵的耳。传说他的老师是商容,就是我在上一集陈帆的故事里提到过的那个人。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太上老君。没错,就是神话故事里经常出现的那个白胡子老头。
道德经这本书讲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魏晋时期非常流行,当时的读书人几乎是人手一本。殷仲堪说自己三天不读道德经就会舌根发麻。当然呢,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他给我们传达的一个道理是读书要勤奋,得多复习,多预习才能学的扎实。
除了要勤奋多动脑,提问也很重要。世说新语里就记载了一个有关提问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的皇帝孝武帝要在宫里办个讲坛讲孝经。孝经是一本专门教人孝顺父母、忠于帝王的书。皇帝当老师开班讲课,这大臣们当然不敢马虎,万一课堂表现不好,老师提问答不上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啊是要掉脑袋的。为了上好这节课,大臣们决定提前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聚在一起研究研究这本书,说白了就是搞个课前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吗?在这群大臣之中,就属谢安和谢石两兄弟,学问好,官儿也大,大臣们就一致推选他俩做了课代表。
课代表嘛,不仅要带领大家学习,还得负责给同学解答问题。大臣中有个叫车胤的人,他学习有点吃力,经常向课代表提问,问的次数多了,难免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悄悄跟另外一个大臣说,我要是不问他们,真怕自己学不好,问了他们又怕给人家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