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40讲-2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T _ 弗洛伊德的心理能量学说
基本就在吃了睡和睡了,吃两个模式之间切换。所以对我来说这个虎年开的还挺闲是。在这个也想祝愿你的新年可以既有自己节奏之类的忙碌,也有计划之中的慵懒,还有随机掉落的惊喜。过完年新的开始,对我们节目来说也是从今天起第三部分正式开启。我们要来探究哲学三问的最后一问我要到哪里去?回顾前情还记得在发刊词里,我说过人格的面具,隐喻即人格,是人们在人生舞台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的总和我们就像是一个社会演员,依照人物设定进行有效表演,而人格心理学家们。使用元素的思维来描述这些人物设定,也就是人格特质。好比在第一部分里讲到的大五人格以及暗黑人格。而我们又为什么会成为当下这样的演员?
则是第二部分里讲到的那些错综复杂的力量,在不断的形塑打磨和修订我们的样子。不过认识了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及其成因显然还不能洞察一切。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展示出来的形象好像也难以预测他会做怎样的决策,他在生活中渴望什么追求。什么?面对困难时,他会怎样反应?遭遇挑战时他又会如何?应对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生活将何去何从。因为特质是从过去情境中抽象出来的,也就是去情境化的只代表着一种行为的可能性。人格特质是凭借何种机制转化为不同情境和时间下的具体行为。就需要从人格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说需要目标动机防御方式等等,而这些也是人格。为了理解这部分的人格,我们就要请出人格心理学历史上的一众大神们,他们提出的理论从不同角度讨论了生而为人的意义,其人们到底在追求些什么?
诸多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人们如何受到一些基本的动力激发?从而从一个静态的具有各种特质的社会演员变成了一个积极的行动者,进而将自我延展到未来。率先出场的这一位,恐怕是心理学历史上个人光环最盛大的一位,同时也是骂名最昭彰的一位。直至今天还有很多人因为他而对心理学产生了最初的兴趣。然而,他在现代心理学领域引发的争议却又比谁都大。他创设的诸多概念蓬勃生长于现代人的日常语汇中,但围绕着他理论的偏见与误解也从未停歇。而类似这样的分裂矛盾与冲突,自他理论提出之初就一直存在,甚至伴随走过了他的整个人生。对于这个人,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是可以对它不感兴趣,却很难对它一无所知,即便你从没学过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