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29董卓:千里草 十日卜 最后的下场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曹操,说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曹操在仕途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还真的就是治世之能臣的一面。
关于曹操的形象,在三国演义当中就有一个片段,说曹操带着宝刀来到董卓府上,见董卓正侧身向里酣睡,就想一刀杀了这个汉贼,但是董卓正好醒来,从同床镜中看到了曹操,便问,孟德,你有何事啊?曹操一看不好随机应变,连忙把刀献上,说,这是我最近得到的一把宝刀,削铁如泥,自己无德无能,不配享有此物,所以献给您。懂卓听了之后很高兴,转过身来拿着这柄刀,果然是一把好刀。但是在曹操离开后,董卓一琢磨不对劲儿啊,曹操当时的神色有些慌乱,鬼鬼祟祟的,不像是献刀,倒像是行刺,于是就让吕布寻找曹操,曹操逃出了洛阳。其实这一段完全是三国演义所演绎出来的,不是历史真实的事件。但是这一段写的特别好,因为特别符合人物的性格,而且杜撰的情节合情合理,也正好就说明了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其实真正让曹操得到机遇上的改变的是张角发动的黄巾起兵。黄巾起兵本身并没有把东汉怎么样,但是就是在镇Y黄巾起兵的过程当中,壮大了一大批的官员和豪强,比如董卓、袁绍、曹操、孙坚、刘备等等,他们都是在镇Y黄金起兵过程当中壮大实力的,在镇Y黄金的战争当中,曹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并且他能够与袁绍一起同列为八校尉,曹操就是典军校尉,董卓进京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曹操作为典军校尉,实力派地位非常的显赫,也是董卓拉拢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是董卓非常的不得人心,因此像袁绍,像曹操这样的人呢,都远离了董说,逃离了洛阳,也就是但凡是带领过军队的这些官员们纷纷脱离董卓,发展自己的势力。作为典军校尉的曹操,他逃离了洛阳,就来到了陈留这个地方,陈留就是在现在的河南开封的东南策,曹操到达陈留之后,散尽家财,召集原来的旧部,又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并且和袁绍等人组成了反董卓的盟军,誓师驱逐董卓,重整汉家江山。在这个盟军当中,袁绍是盟主,但是曹操才是整个盟军的灵魂,处处都表现出凛然正气,完全就是治世之能臣。
讲完了曹操,我们再来看一下袁绍到底有着怎样的背景。袁绍是盟军的盟主,袁绍可是一位有着大背景的人物,袁氏家族连续四代有人位居三公,门生众多,顾虑就多,势力极大……
龙爸开讲关注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