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05进化机制|适者生存?积极者生存!
我提到现代心理学研究都需要在脑科学和进化论这两个层面上找到具体机制。我们还讲了大脑里的四个积极心理神经递质。
那么今天这一讲我们就来讲讲人类积极心理的进化原理。人类进化出消极心理的原因好理解,因为面对恶劣的环境,你要保护自己,争取生存。可是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积极心理呢?你肯定知道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但是在这一讲我要说的是积极者生存,也就是说积极心理确实是可以给我们带来额外的生存优势。
在前几讲里我一直在强调,积极心理的本质是让人更愿意采取行动。这当然是有进化优势的,采取行动才能得到更多的生存和繁衍机会。但是你可能觉得不对,人类的天性不是好逸恶劳嘛,大家只要有机会就会偷懒一点。没有看出来人类有喜欢行动的天性吗?其实不是。
美国心理学家freddana和Edwardmonkey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测量了一群4到10岁小孩子的认知能力之后,让他们选择自己想做的任务。你肯定以为孩子们肯定会选择最容易的任务了,不是的,无论年龄大小,能力高低,他们都会选正好比自己当前能力高一点的任务。如果你对教育理论比较熟悉的话,你可能知道这种跳一跳够得着,但是不跳够不着的任务,叫做最佳学习区,处理这样的任务提高最多也最快。也就是说孩子其实在自发状态下,天生是喜欢挑战提升自己的。随后心理学家又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孩子在任务中的表现给奖励或者表扬。结果你就发现这些奖励或表扬反而降低了某些孩子的内在动机,让他们不那么想要挑战了。
也就是说人类其实天生是喜欢行动,勇于挑战的。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不去挑战了呢?恰恰是因为各种外界因素。比如说害怕失败之后被人嘲笑,担心付出精力却没有收获。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骂自己或者孩子来,而是构建环境,是我们从重新迸发出我本爱挑战的天性来。而且人类不仅仅是天生就会选择行动,还是天生就会选择好行动,也就是那些有道德有意义的好事,比如帮助别人。这点有些同学可能会不同意,荀子不是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为也吗?还有些同学会想到道金斯的大作自私的基因。
哎,基因都是自私的,怎么会去帮助别人呢?你花了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去帮助别人,应该是不利于生存的。现实善性恶这种形而上的问题我们先不讨论,就说后一个问题……